配送中心规划1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94168113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送中心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配送中心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配送中心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配送中心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配送中心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送中心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送中心规划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送中心规划,第一组,组长:韦 飞 组员:朱 丽 方婷婷 熊亭亭 刘愿愿 邢凡凡,配送中心规划,配送中心规划的程序 配送中心规划的要求 配送中心的选址 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配送中心规划的分析方发 配送中心设施建设规划 配送中心的布局,一 配送中心规划的程序,1.筹划准备阶段 1)成立专门的规划机构 2)明确目标定位 3) 资料收集和分析,2.总体规划阶段 1)规划条件 2)地址选择 3)功能流程规划 4)整体空间布局规划 5)建筑与设备规划,6)信息系统规划 7)作业规划设计 8)方案评估阶段 9)详细设计阶段 10)系统实施阶段,二 配送中心规划要求,1 规划的目的 1)有效利用空间、设备、

2、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生产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2 规划的原理 1)标准化原理 2)合并原理 3)差异化原理 4)延迟原理,3 规划的作用 1)可降低物流成本 2)实现供销方库存集约化和需方零库存 3)实现物流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4)通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品销售 5)有利于把握销售信息 6)减少交易中间环节 7)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4 规划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2)统筹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竞争性原则 6)环境保护原则 7)因地制宜原则,三 配送中心选址,1.概念 是指如何运

3、用科学的方法决定配送中心的具体位置,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2.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劳动力条件 国家政策 生活环境 就业情况 治安环境,2)自然环境因素 地纸条件 气象条件 地形条件 3)基础设施状况 交通条件 公共设施状况,4)经营环境因素 经营环境 物流费用 商品特性 服务水平 周边消费水平,3.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战略性原则,4.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1)重心法 (2)因素评分法 (3)鲍莫尔沃尔夫法 (4)运输规划法 (5)解析法,四 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4、,确定配送中心所需面积的步骤 1.确定配送中心仓库商品总存储量,根据商品 需要量和库存控制的方法,确定各种商品的储存数量以及总商品的储存量。,2.计算商品的平均储存量 根据各类商品的出入库频率或库存时间计算商品的平均周转次数或平均库存时间,计算商品的平均储存量。 平均库存量计算公式:q=Q/t 或 q=(Q/360)/t 其中:q年度商品平均库存量 Q年度商品储存总量 t商品平均周转次数 D商品平均库存时间(天),3.计算商品所需的储存空间 根据各类商品的仓容占用系数计算储存空间需要量。 仓容占用系数是指单位重量或单位金额的商品所占的储存空间,与各类商品的容重有关。 计算公式:P=qXr 其中

5、:P储存空间需要量(m3) q年度商品平均储存量 r平均商品占用系数(m3/吨或m3/万元),4.仓库储存面积的计算 配送中心仓库的储存面积计算公式: S=P/H 其中:P储存空间需要量 H商品平均堆码高度 S仓库储存面积,5.计算仓库的实际面积 仓库的实际面积 是库房实际可供使用的面积,不包括楼梯、柱子等所占用的面积。 计算公式:Ss=s/km 其中:Ss仓库实际面积 km仓库面积利用系数,五 配送中心规划的分析方法,EIQ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有日本人铃木震倡导的用于配送中规划的一种方法。 其中:E:Order Entry,订单件数、订购次数 I:Item,货品种、类品、项单品 Q:Quant

6、ity数量,物流特性的关键因子,EIQ分析的作用,利用分析可以了解多变的物流系统的特征 能够研究出配合物流系统特征的物流系统设备及其运用系统 更好的选择物流设备 仿真分析 进行物流系统的基础规划,EIQ分析法的分析项目,EQ(订单量)分析:每张订单的订货/出货数量的分析 EN(订货品项数)分析:每张订单的订货/出货品项数的分析 IQ(品项数量)分析:每个品项种类的受订/出货数量的分析 IK(品项受订次数)分析:每个品项种类的受订/出货次数的分析,EIQ分析法的步骤,1)订单出货资料的分解 2)订单出货资料的取样 3)EIQ结果汇总 4)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 5)资料统计分析,何谓EIQ分析 EI

7、Q分析就是物流中心的POS系统,以其字面的解释E 就是代表 订单或客户(Order Entry), 而I 就是代表商品的品项(Item), Q 就是代表客户的出货量或是商品的出货量(Quantity),也可以做EQ分析,也可以做IQ分析。EQ分析就是客户出货量分析,可以将其资料做排行大小先后,将客户ABC分析重点管理。IQ分析就是商品品项出货量分析,同样也可以将其资料做排行大小先后,作出商品畅销排行榜及商品ABC分类。如此掌握EIQ分析资料,可以改善物流作业或使规划成为最适化的物流中心。,EIQ分析举例说明 横坐标代表品项I ,假设有I1、I2、I3、I4、I5、I6等六项商品;而纵坐标则代表

8、订货客户或订单,假设有E1、E2、E3及E4等四个客户;而表格中的数字代表订货数量,他可以是以整栈板、整箱或单品等等,假设在此的表格是整箱的订货 ,从表中可知客户E1在品项I1订了3箱,品项I2订了5箱,品项I3没有订购,品项I4订了1箱,品项I5订了2箱,品项I6订了3箱,总共订了14箱(EQ);6种商品订中订了5种(EN=5)等等,其他客户依此类推。,另外商品品项方面I1在四个客户中都有订货,总共被订了11箱(IQ),4个客户都有订购(IK=4)等等从表中依此可看出I2、I3、I4、I5、I6等商品的客户订购比例与订购数量信息。,六 配送中心设施建设规划,1) 设施内部构造设计 建筑物、建

9、筑物通道、地面负荷强度、天花板高度、立柱跨度 2) 设备选择 运输设备、包装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容器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仓储设备、其他生产设备 3) 设施内部布局结构规划 收货区、储存区 、理货区、发货区 、加工区 、退货区 、设备存放及维护区 、废物区 、管理区 、辅助服务区 4) 影响仓储配送设施选址规划决策的定性因素分析 自然条件 、交通条件、土地条件 、客户需求状况 、供应商状况、竞争者状况 、人力资源条件 、政策环境,七 配送中心布局,1)作业区布局 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包括物流作业区及外围辅助活动区。物流作业区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出货等,通常具有物流相关性;而外围辅助活动

10、区如办公室、计算机室、维修间等,则具有业务上的相关性。经作业流程规划后即可针对配送中心的营运特性规划所需作业区域。区域设置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能力需求分析 确定所需的作业区域后,需依据各项基础需求分析资料,确定各区域的基本储存能力。以下介绍仓储区和拣货区储存能力的估算方法。 仓储区能力估算 仓储区的储运能力的估算方法可采用周转率估计法。其计算公式为 仓容量 =(年仓库运转量/ 周转次数) 安全系数 利用周转率来进行储存区储存量的估计是一种简便而快速的初估方法,可适用于初步规划或储量概算的参考。,拣货区的储存能力规划 规划配送中心拣货区的运转量,与仓储区估算方法类似,但是须注意仓储区的容

11、量是维持一定期间(厂商送货期间)内的出货量需求,因此对进出货的特性及处理量均须加以考虑;而拣货区则以单日出货货品所需的拣货作业空间为主,故以品项数及作业面为主要考虑因素,一般拣货区的规划不需包含当日所有的出货量,在拣货区货品不足时则由仓储区进行补货。其规模计算的原则及方法说明如下:,年出货量计算:将配送中心的各项进出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的拣货量,并估计各货品别的年出货量,如果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 估计各货品别出货天数:按各类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 计算各货品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将各货品年出货量除以年出货天数。 ABC

12、分析:对出货量进行IQ分析,进行ABC分类,对各类货品制定不同的拣货区存量水准。各类货品的存量水准乘以各类别的货品品项数,即可求得拣货区储运量的初估值。,2区域面积的规划 各功能区域面积的确定与各区域的功能、作业方式、所配备的设施和设备以及物流量等有关,应分别进行详细计算。例如仓储区面积的大小与仓储区具体采用的储存方法、储存设备和作业设备密切相关,常用的储存方法有地面堆码、货架存放、自动仓库等几种方式,应根据确定的总的仓储能力计算所需的面积或空间。,二、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 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方法有两种,即流程性布置法和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流程性布置法是根据物流移动路线和物流相关表作为布置的主要依

13、据,适用于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是根据各区域的综合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 配送中心的内部布置可以用绘图方法直接绘成平面布置图;也可以将各功能区域按面积制成相应的卡片,在配送中心总面积图上进行摆放,以找出合理方案,还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平面区域布置技术进行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可以作出几个方案,最后通过综合比较和评价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配送中心内部布置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的布置 (1)决定配送中心对外的联外道路型式。确定配送中心联外道路、进出口方位及厂区配置型式。 (2)决定配送中心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 (3)决定配送中心内由进

14、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型式。决定其物流模式,如 U形、双排形等。 (4)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首先将面积较大且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区域先置入建筑平面内,如自动仓库、分类输送机等作业区;再按物流相关表中物流相关强度的大小安排其他区域的布置。,2行政活动区域的配置 一般配送中心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布置,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但也应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目前配送中心仓储区一般采用立体化设备较多,其高度需求与办公区不同,故办公区布置应进一步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如采用多楼层办公室、单独利用某一楼层、利用进出货区上层的空间等方式。 行政活动区域内的配置方法:首先选择与各部门活动相关性最高的部门区域先行置入规划范围内,再按活动相关表,将各部门按照其与已置入区域关系的重要程度依次置入布置范围内。,3确定各种布置组合 根据物流相关表和活动相关表,探讨各种可能的区域布置组合。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逐步完成各区域的概略配置。然后再将各区域的面积置入各区相对位置,并作适当调整,减少区域重叠或空隙,即可得到面积相关配置图。最后经调整部分作业区域的面积或长宽比例后,即得到作业区域配置图。,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