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94168061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和持续改进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2008年8月5日(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控和持续改进 深圳市血液中心 邬旭群 2008年8月5日,12.监控和持续改进,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 确认管理 不合格品控制 不合格项控制 内部质量审核 管理评审,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目的 确保采供血和相关服务过程以及血液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要点 规定血液采集和制备的方法及操作技艺 规定并控制从事血液采集和制备人员的资格 控制设施、设备、环境的适宜性 过程参数和血液特性的监测、控制 保证过程符合法规/标准及质量体系文件规定 的要求,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采供血过程监控 血液采集和血液成分单采过程监控 血液检测过程监控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监测 血液隔离和放行过程监控 血液质量监测和

2、质量管理监控,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过程监控: 人:人员资质 机:仪器设备的管理、准确性、完好性 料:试剂、血袋、机采耗材 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健全 环: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信:各项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保密性、可追溯性 监:定期监控、质量监测、环境监测、内审、管理评审,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建立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控指标(关键控制点) 1、关键控制点含义: 关键过程 量化考核指标 2、每个部门建立37个关键控制点。,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过程监控的执行者: 1、各部门负责人、科室质量监督员 2、质量控制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确认的定义,确认的定义 ISO9001:2000: 通

3、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ISO/IEC17025:2005 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定要求得到满足 。,确认的含义,确认的本质:过程的确认 过程状态的确认: 人 机 料 法 环 信 监 过程结果的确认(产品的确认) 血液产品 检测数据 抽样检验:验证其是否满足真正质量特性,仪器设备的确认,确认的依据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符合血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 3、符合仪器的自身技术参数的要求。 4、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仪器设备的确认,确认的程序 1、编写确认计划 2、实施确认计划 3、编写确认报告 4、确认后的处置,

4、仪器设备的确认,新购入大型关键仪器设备的确认 制定确认计划: 确认的目的、确认的日期、确认的人员与职责、确认的内容、确认的方式和可接受标准和试运行期间的评价意见。 权限: 谁制定确认计划 谁批准确认计划 谁编写确认报告 谁批准确认报告,仪器设备的确认,确认的内容: 一、验收检查: 检查设备的主件、附属设备、试剂、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保修证和商业凭证是否齐全,设备数量、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设备外观是否完好。 二、安装调试: 检查设备用电安全、技术参数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洁净度、安装位置的承重力等)是否符合要求。,仪器设备的确认,三、试运行确认: 1、设备的运

5、行是否正常:各个主要部件和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条码扫描、加样系统) 2、设备的软件功能是否满足要求:与其它设备或软件进行连接,传送相关数据时,有无相应操作提示和不正常或故障提示功能,并对软件配置进行有效管理。 3、设备使用后相关工作程序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样本容器、留样方式、标本标识、交接方式、报告时限),相关SOP文件是否进行修订。,仪器设备的确认,4、设备的维护、校准和维修的确认:设备的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服务是否得到明确的承诺和授权证明。 四、人员的确认: 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 五、文件的确认: 是否建立仪器设备操作和维护的SOP文件。 六、供应商

6、资质确认: 检查供应商资质是否国家相关要求和是否为合格供应商。,仪器设备的确认,确认的方式和可接受标准: 1、产品的检验: 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或预期的要求 。 2、比对实验 : 不同仪器或不同方法进行比对,结果有无明显差异。 3、定值质控品的检验: 检验结果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仪器设备的确认,综合性使用评价意见: 由使用部门在试运行期结束后,针对仪器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编写综合性评价意见。 确认报告: 包括确认数据、确认的结果、确认结论、确认不合格时处理,确认报告的审批。,仪器设备的确认,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经修理或大型维护后的确认 确认的方式和可接收标

7、准 1、产品的检验: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或预期的要求 。 2、比对实验 :不同仪器或不同方法进行比对,结果有无明显差异。 3、定值质控品的检验:检验结果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最后形成确认报告,确认的程度,确认通常 需要在成本、风险和技术可行性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实际操作中: 重要的、关键的、与血液质量直接相关:严格按照以上要求和程序进行。 其他:简化以上确认内容和确认方式,关键试剂和耗材的确认,未更换厂家: 不同批次之间的确认:以验货检查和质量检测结果为确认结果,简化相关程序。 更换厂家: 严格按以上要求和程序进行确认。,不合格品的控制,定义: 没有满足规定

8、要求的产品(合同条款、法规、质量标准的要求) 目的: 防止不合格血液、血液成分制品和物料的非预期使用 要点: 不合格品的发现、标识、隔离、评价、处置,不合格品的控制,不合格品的来源 不合格的血液(破袋、渗漏、凝块、异物、溶血、颜色异常、絮状物、意外抗体等) 不合格的标本(标签、品种、溶血、容量等) 不合格的试剂 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和耗材,不合格品的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现: 不合格品或疑似不合格品 发现部门:各部门均有责任。 发现时机:使用前、使用中 发现方式:主动、被动 最易发现不合格品的环节:部门交接 发现记录:发现者填写不合品评价和处置表,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身份,并描述不合格事实。(具有可追溯

9、性),不合格品的控制,不合格品的标识: 标识目的:提醒、警示,区分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标识方式:电子标识、手工标识 标识者:发现者 记录标识:在不合品评价和处置表上记录。,不合格品的控制,不合格品的隔离: 隔离目的:防止误用,防止污染 隔离方式:电子标识、手工标识 隔离者:发现者、暂存者、处理者 不合格品交接:需要特别交接,与不合品评价处置表一并交接。 隔离记录:在不合品评价处置表上记录。,不合格品的控制,不合格品的评价: 评价目的:界定不合格品,提出处置意见。 评价部门:质量管理部门 评价申请(通知):发现部门、待检科 评价记录:在不合品评价和处置表上填写评价结果,并提出具体处置意见。 处置意

10、见的批准:必要时,需经质量负责人或站领导批准。,不合格品的控制,不合格品的处置: 处置部门:待检科、发现部门 处置记录:在不合品评价和处置表上填写并处置结果。,不合格项的控制,定义 没有满足规定要求的事项(标准、规范、法规、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 目的 确保及时发现、识别不合格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不合格项的再次发生。 要点 不合格项的识别、严重程度的判别、不合格项的报告和不合格项调查和处理。,不合格项的控制,不合格项的来源: 内部审核不符合 管理评审不符合 监督评审不符合 产品不符合 过程能力不符合和顾客投诉,不合格项的控制,不合格项的识别: 识别方式: 内审:内审员识别 常态监控:质

11、管人员、各部门人员 开具不合格项报告,纠正措施的管理,开具不合格项报告 原因分析 提出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批准 纠正措施的实施 纠正措施的验证,预防措施的管理,开具潜在不合格项报告 原因分析 提出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的批准 预防措施的实施 预防措施的验证,质量体系审核,为了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依据两个“规范”评价血站质量体系运行的效果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完善 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并为外部审核作准备,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

12、性评价,体系文件是否符合法规、标准 质量体系运行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运行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质量体系审核活动步骤,制度年度审核方案和内审计划 内审准备 现场审核 内审报告编制 纠正措施跟踪验证,审核准备-审核计划,内容 审核目的 审核范围 审核依据 审核组成员名单、组长、组员及其分工 审核日期 审核路径,内审计划,审核组长制定内审计划,并提前一周下发到与体系要素相关的科室。 科室如果对审核日期和审核的主要项目有异议,可在两天前通知审核组,经协调可以调整。 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 b)内审的工作安排 c)审核组成员 d)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 e)开会时间 f)审核报告

13、及范围、日期,审核计划-审 核 路 径,按要素审核 按部门审核,审核准备,组织审核组 文件审核 拟订审核计划 编制审核表及其它审核文件,审核准备-组织审核组,审核组是正式任命的临时性组织 审核组员:专门培训、具备内审员相应的资质和审核能力 由法定代表人任命 与被审核对象无直接责任或利益关系 审核组长:审核策划、分配任务、协调沟通、酌定评价、 编制报告、组织跟踪,内审组长的职责,1、组织文件评审; 2、合理规定审核要求及所需人员资格,协助选择审核员; 3、负责审核策划,制定审核计划,对审核组进行任务分配; 4、指导编制和审核检查表,管理审核过程; 5、主持首、末次会议,代表审核组与受审核方的管理

14、者沟通; 6、主持审核组内部的评审,确定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 7、编写及提交审核报告, 8、督促跟踪验证。,内审员的职责,1、有效地策划分工范围内的审核,编制审核检查表; 2、有效地履行分工范围内的审核,将审核发现形成文件; 3、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进行审核组内部沟通,报告审核结果; 5、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6、做到客观、公正,并不断提高自己。,审核准备编制审核工作文件,用以评价质量体系要素的检查表(一般由被指定审核该要素的审核员编制) 报告审核观察结果的表格 记录审核员所得结论的证明依据的表格,检查表的作用,始终保持审核目标的清晰和明确 确保审核工作的系统和完整 保持审核的节奏和

15、连续性 确保审核的正规化 作为重要的审核记录,审核过程,首次会议 现场审核 审核组内部交流与沟通 审核报告-质量体系有效性评价 末次会议,审核首次会议,典型议程 与会者签到 内审组长介绍 1、内审目的、依据、范围,内审要点、内审方式、注意事项及有关公正性、客观性和保密的承诺承诺。 2、介绍内审具体安排和内审员分工。 受审核部门明确陪同人员,并对审核安排提出相关疑问,由内审组负责解释和澄清。 其它有关问题的说明,审核开始会议要求,时间:建议30分钟以内 议程:由审核组长准备并主持 可以提出适当调整审核计划 (在合理可行范围内) 守时、高效、坦诚、务实、融洽的气氛,现场审核,审核的基本方法:抽样方

16、式调查取证掌握客观证据 a.抽样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b.抽样有具有随机性,并要注意代表性 c.抓住主要问题,不应抱着“非查到问题”的目的去工作 d.样本数一般为3-12个,客 观 证 据,审核员搜集客观证据,取得证据的主要方式: 1.观察现场,寻找客观证据 2.向被审核方提问,从其答复中获取有用信息 3.审查文件,核对记录,取得客观证据 4.目击现场试验,寻找客观证据,观察,审核现场的环境 审核现场人员的工作状态 审核现场的设备状态 审核过程的记录 面谈人员的神态,记录,审核过程的记录 时间、地点 访问、调查的对象 见证人 见到的事实,现场审核若干提示,随机抽样保证科学、客观、公正性 一定的数量 充分的代表性 分层、均衡 独立取样,现场审核若干提示,验证技巧 有没有 做没做 好不好,现场审核若干提示,正确对待受审核方的各种态度 保持耐心和礼貌,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坚持独立调查不受任何干扰 不介入受审方内部的争端,审核结果的控制,以可追溯的客观事实为基础 不合格事实要得到受审核方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