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167655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病重点考点精华.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染病、性病 总论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故不一定是传染病。1、 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1. 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最重要):又称亚临床型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有些人感染了传染病,并不表现出来。它的特别就是机体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在5个里面发生率最低。4.病原携带者:又叫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不引起显性感染。只有机体免

2、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点。2、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3、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4、 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1. 传染源是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可以是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 1)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非典,流感等 2)水、食物等从消化道传播:霍乱、菌痢等 3)与传染源直接接触面受感染的接触传染: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 4)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流脑、疟疾等 5)输血注射或母婴传播:乙肝、艾滋病等老师给我们

3、编了句口决:(感谢老师)非典流感呼 (非典、流感通过呼吸道传播)霍乱甲菌消 (霍乱、甲肝、菌痢通过消化道传播)炭疽钩体亲 (炭疽、钩端螺旋体通过亲密接触传播)乙脑疟疾咬 (乙脑、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3. 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六、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七、临床特点 八、诊断的主要方法 九、传染病的治疗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方法1.管理传染源 甲类:鼠疫,霍乱 甲类:城镇在 6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 12小时之内上报。 乙类: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传染病的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1)隔离1 严密隔离:鼠疫,

4、霍乱、狂犬病等2 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3 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4 血液体液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5 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6 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2) 消毒3. 保护易感人群4. 药物预防 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1、 病原学及分型1. 甲型肝炎病毒(HAV)2.乙型肝炎病毒(HBV):注意几个肝炎里面只有乙肝是DNA病毒,其他都是RNA病毒。 HBV颗粒又叫Dane颗粒,里面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即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有核心抗原( HBcAg)、e抗原(HBeAg)、HBV-DN

5、A以及DNA多聚酶。l 抗-HBs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它阳性说明下面两种情况: (1)曾经感染过乙肝,获得了抗体 (2)接种了预苗,获得了抗体l HBcAg(核心抗原)核心抗原存在于受染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检测不到。l HBeAg(e抗原)为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l 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酸):为最敏感最直接的HBV感染指标。3.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血中检测到了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它没有保护作用,这点和乙肝抗-HBs不一样。4.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复制需与HBV在一起才行。抗-HDV也没有保护作用。5. 戊型肝炎病毒(HEV)2、

6、流行病学1. 传染源2. 传播途径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丁肝: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3.人群易感性:儿童感染HEV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3、 临床表现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40天。甲戊丙乙 3457 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乙、丙、丁肝起病多较缓。1. 急性黄疸型肝炎(1) 黄疸前期:这一期传染性最强(2) 黄疸期(3) 恢复期2. 重型肝炎(1)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4天以内出现肝衰竭、肝性脑病。(2) 亚急性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时间(PTA)40%,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3) 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了亚急性重型肝炎。4、

7、 诊断主要看病毒性指标(HAVHBVHCVHEV等等)有没有黄疸:看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TBIL)17.1umol/L5、 治疗1. 干扰素:用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2.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6、 预防1. 控制传染源2. 切断传播途径3. 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就是打预防针 (2)被动免疫:在暴露于病毒之前或在潜伏期的最初两周内,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就是一个紧急预防。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三大症状:发热、出血和急性肾损害1 流行病学1. 传染源:它的中间宿主是啮齿类动物,老鼠!2 休克、出

8、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休克:37天出现,是原发性休克,是由于血浆外渗血容量不足引起。3 临床表现 (发热+出血)记住:三痛三红三点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以上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啊四.诊断看血常规: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只要出现这个,就是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 IgG)检测5 治疗对症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乙脑的传染源是猪!传播媒介是蚊子!好发于夏秋季。因为夏秋季蚊子多。1、 病原学基本病理改变为:1. 形成血管套,病变最轻的部位是脊髓。2. 神经细胞变性

9、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软化灶。3. 形成胶质结节2、 临床表现高热+意识障碍+夏秋季发病=乙脑乙脑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3、 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超高,一般在(10-20)*109/L。个别可到30*109/L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五、诊断及确诊依据高热+意识障碍+夏秋季发病=乙脑六、治疗原则对症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本病早期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者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等感染机会多,一般是农民。2 临床表现1.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5型: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

10、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衰竭型脑膜脑炎型2. 流感伤寒型: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腓肠肌压痛明显,以后一提到腓肠肌压痛,就直接诊断钩体病!3. 后发症:(1) 后发热: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2) 反应性脑膜炎: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但检查无异常,预后好。(3)眼后发症(4) 闭塞性脑动脉炎:脑血管造影显示多发性脑基底部动脉炎。部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钩体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阳性。多数患者l2个月后恢复正常注意以上并发症没有肾功衰竭!肾功衰竭是它的分型,并发症并没有肾功衰竭。3、 辅助检查有个特异的检查:显凝试验,用来检测钩体病特异性比较高4

11、 治疗及赫氏反应的诊断和处理1. 首选:青霉素2. 青霉素在首次用药时会出现赫氏反应。为避免,青霉素要从小剂量开始,分次给药。 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1、 病原学2、 流行病学3、 肠道病变特点伤寒好发于回肠下段,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4、 临床表现 1. 初期:体温呈阶梯样上升,病情逐渐加重2. 极期:(1) 持续发热(2) 消化道症状(3) 心血管系统:记住有

12、个相对缓脉,就是说体温很高,但脉搏确相对较慢。(4)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和脑膜刺激征,但随病情好转而恢复。(5) 肝脾大(6) 玫瑰疹:胸腹背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一说玫瑰疹就是伤寒。3. 缓解期4. 恢复期病情发展阶段中伤寒的特点:1. 再燃: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2. 复发: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原来好了,现在又出现了。五、血象、培养及肥达试验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1.血常规检查:这里伤寒比较特殊,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病,白细胞都是升高的,但是伤寒病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2. 确诊伤寒

13、用血培养。3. 肥达反应:“0”抗体凝集价在1:80,“H”抗体在1:160有诊断意义;疾病过程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呈4倍以上者更有诊断价值;若只有“0”抗体凝集价上升,而“H”抗体不升高,可能为疾病早期,仅“H”抗体升高而“0”抗体不增高者提示从前患过伤寒或有伤寒菌苗接种史只要题目里面出现了肥达试验怎么样怎么样,一般就是考的伤寒。斑诊伤寒:只要记住OX19阳性,出现OX19阳性就是指的斑诊伤寒斑诊伤寒传播途径:流行性:人虱 人流多嘛,虱子就多了地方性:鼠蚤 地方上的老鼠跳蚤多6、 诊断及确诊的依据 表情淡漠+玫瑰疹伤寒7、 病原治疗 1. 首选氟喹诺酮类治疗 细菌性痢疾(菌痢)一、病原学A群志

14、贺B群福氏C群鲍氏D群宋内我国最常见的是福氏菌2、 流行病学3 发病机制及主要病变部位1. 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蓖侵入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引起肠黏膜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记住这里有一个特异性的表现:溃疡表浅呈地图状。2. 主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4、 临床表现1. 急性菌痢(1)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开始为稀便,迅速变为黏液脓血便,一定要记住这个,这个是菌痢的特征性表现。(2) 轻型(3) 中毒型:好发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起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而肠道的症状比较轻。跟据临床分以下3型:休克型:有休克症状脑型:有脑的症状混合型:是最凶险的,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小孩到底是中毒型菌痢还是脑膜炎,我们就是看有没有与消化道有关。2. 慢性菌痢是由于急性菌痢病程迁延形成的,所是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