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4148088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落花生》丨人教(部编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落花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落花生一文正是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的范本,因此,本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重点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懂得做人的道理。在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注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榨、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3.理

2、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花生的图片,搜集关于作者许地山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2搜集关于花生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趣入课1导入:(多媒体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都

3、很喜欢猜谜语吧?现在就请大家听听老师的这则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植物?2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3简介:(PPT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其父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因而常用笔名“落华生”。那么,关于花生,他的父亲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篇以趣味谜语引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花生的特点有了

4、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介作者,暗示课文主题,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1)会读、会认生字。(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3)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2师生交流,并检测学习情况。(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区别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便:多音字,有pin和bin两个读音。通过组词区分读音。来源:学|科|网榨:读翘舌音zh,不要读成zh。矮:读i,不读ni。(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指导学生解释词语时,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

5、思。学生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播种、吩咐、爱慕”等词语的意思。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设计意图: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1引导学生自己快速读一遍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哪些事情。(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2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全文的层次,讨论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收获节。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写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设计意

6、图:细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四、再读课文,分清主次1快速扫读课文,了解文章重点内容。2引导学生小结:同学们,课文题目是“落花生”,你们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你们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要着重体会其品质。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师示范,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播放书写视频,让学生观察。2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浇:右下不是“元”。慕:下面是“小”的右侧多一点。矮:右下“女”的横较长。3教师范写“播、亭、慕”。4学生练写,互相评价。设计意图:写字既是一项

7、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巩固识字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功课的必备技能。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提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2导入: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父亲的一席话,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情。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课文重点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来源:学|科|网二、学习课文,品读理解1自由读“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理解内容。(1)多媒体出示第1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2)课文中哪些词语是写“种花生”的经过的?这些词语能颠倒位置吗?为什么?

8、(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4)练习用“居然”造句。(注意造的句子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议花生部分,思考:课文中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姐姐说味儿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之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虽不好看,但很有用。)3哥哥、姐姐和“我”所说

9、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进行了几次议论?这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1)多媒体出示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采用对比的写法更能突 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哟!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对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教师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花生的特点。花生的果实长

10、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上,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不是的。)为什么?(这是由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决定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3)多媒体出示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4通过品读,体会句子的含义。(1)多媒体出示填空题:人要做_的人,不要做_,而_的人。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2)你对作者

11、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来源:学.科.网Z.X.X.K(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父亲的教导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作者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对突出文章主题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代了时间,把整件事叙述完整了。第二句说明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6练习根

12、据课文的主题,分清主次。 可适当渗透德育。(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主题。(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主题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认识。)(3)小结:这篇课文重点叙述的是过收获节、议花生,着重写了父亲的议论,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其他内容对文章的主题起说明交代的作用,略写。我们在习作时也要确定

13、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设计意图:加强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以上设计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真揣摩,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三、总结写法,感悟道理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如:石头、竹子、梅花、蜜蜂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事物,都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作着贡献的人。我们在习作时可以借鉴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设计意图:及时进行读写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作者借物喻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四、课外延伸,妙笔生花1作者由写落花生赞美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这类人。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石头、竹子、梅花、蜜蜂一样的人,让我们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写写他们吧。2学生练写。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后练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思考主要写了哪件事,课文中他们是怎样议论花生的。找出他们对花生的议论,看看父亲是怎么议论花生的,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的道理。这样使得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