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143338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急救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急救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急救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急救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急救中医急救方法 1. 针灸 2. 刮痧 3. 放血 4 . 中医急救方剂针灸急救: 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方法简便,起效迅速,经济实用。针灸最常用于晕厥、抽搐、胃痛、腹痛、胆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 晕厥的急救-十大急救穴位:人中,合谷,内关,公孙,足三里,神阙,太冲,风池,定喘,肩井。针灸治疗1.治则 :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2.主穴:以督脉腧穴为主。人中百会内关 合谷3.加减:气厥实证配太冲、行间;虚证配足三里、气海;血厥实证配行间或涌泉;虚证配关元、膈俞、足三里;痰厥配中脘、丰隆;热厥配大椎、中冲;寒厥灸

2、神阙、关元;牙关紧闭加颊车、下关。 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公孙: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神阙: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太冲: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风池: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

3、处 定喘: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操作:实证、热证诸穴强刺激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或同时针刺“五心穴”(即百会、双劳官、双涌泉);虚证、寒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灸,或重灸“五心穴”。其他疗法: 指针: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三棱针:适用于实证晕厥,取穴大椎、百会、太阳、委中、十宣。点刺出血。注意事项: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应紧急救治。针灸急救能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患者苏醒后要特别注意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的地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应嘱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