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4139527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A.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B.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C. “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D. “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中“嫁妆中必备凶服”的信息,可知这体现了重视孝道的伦理观,故B正确;A是宗法制的表现,材料反映的现象与宗法制无关,排除;C是礼乐制度的反映,

2、礼乐制度体现等级有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体现的是重农思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嫁妆中必备凶服”这一现象的理解,即体现了古代重孝观念。2.杜牧上李太尉论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居于交通便利之地常遭盗劫掠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缺乏政府监管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可知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材料中“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

3、五年获安者”强调战乱导致草市无法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因此不能形成地方商业中心,错误,选项A、B、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从材料“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解读出常年战乱使得草市不可能形成商业中心。3.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制度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关系的出现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的兴起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注意本题的时间限制,是唐宋。而租佃关系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因此错误,排除选项A、

4、C、D。科举制的创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世俗化从不同方面推动了“平民崛起”,选项B正确。4.诗经是中国文化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D.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诗经具有古朴的风格而不是强调它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材料也不是强调它的学术研

5、究价值,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不具有古典主义韵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的风格5.“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1895年”甲午战争后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选择三条不同的救国之路,表明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

6、的关节点,救国成为甲午战争后的共识,也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同时还折射出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但是孙中山、康有为、张謇都属于资产阶级,其主张变革救国并不能代表全体国人的意愿,比如清政府不希望建立民主制度来,因此错误,选项B、C、D排除,选项A正确。【点睛】解题关键是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等于全体国民的主张。6.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总销售量(万包)出口量(占总量%)内销量(占总量)1840年前6.40.9(14.06%)5.5(85.94%)1894年16.02823(51.37%)7.79(48.63%)A. 生丝

7、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 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 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依赖性逐渐增强D. 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答案】C【解析】中国生丝出口量大幅的的增长足以证明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是在逐渐增强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生丝是否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中国生丝业是否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蚕丝一直未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8、B. 中国共产党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答案】A【解析】新政协会议涉及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政协会议是一次平等协商的会议,不存在领导地位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主旨是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届政协未确立政治协商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代表人数,突出广泛的代表性。8.1911年中国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记载,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台湾历史学

9、者黄文雄说:“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 近代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互影响B. 思想文化成为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C. 日本新词催生当代中国生活新观念D. 近代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较大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可以看出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比较大,选项D正确;材料中只提到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没提及中国对日本的影响,选项A排除;材料中体现了日本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没有呈现中国通过思想文化控制中国的信息,选项B排

10、除;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对中国文化领域的影响,而非生活观念,选项C偷换概念,排除。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25亚士的罚金。”有一天某人的葡萄蔓被砍了,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因他告的是葡萄蔓被砍,而不是树,就不予受理。此案例主要体现十二铜表法带有A. 习惯法的特征B. 公民法的特征C. 万民法的特征D. 自然法的特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案例中法官因某人告的是葡萄蔓被砍,而不是树,就不予受理。这主要体现了十二铜表法还带有某些习惯法的特征和陋习,尽管法官不可以再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但仍然很不灵

11、活,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10.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 失业人口增多B. 金融市场被扰乱C. 政府财政赤字加剧D.

12、民主制度遭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罗斯福新政促进了就业,选项A排除;罗斯福新政稳定了金融市场,选项B排除;罗斯福新政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选项D排除。1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13、”在材料中毛泽东批评了苏联的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道路D. 工农业比例失调【答案】C【解析】【详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时期的经济政策,而非苏联时期,选项A排除;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B项; 农业集体化道路使苏联农业为工业服务,造成农村衰落、农业受损失、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很到伤害,选项C正确;本题没有涉及工农业比例的问题,选项D排除。1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评价他的作品通常变现实为幻想,表现出人物无逻辑顺序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一种亦幻亦真的特色。下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该评价最为相似的是A. 向日葵B.

14、 自由引导人民C. 拾穗者D. 格尔尼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向日葵属于印象画派;自有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格尔尼卡属于立体画派,依据题干,只有D项符合要求。考点:十九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打破隔离的坚冰绘画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嘉靖太康县志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

15、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