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阳病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137965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PPT 页数:175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太阳病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1 太阳病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1 太阳病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1 太阳病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1 太阳病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太阳病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太阳病篇(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 说,太阳病是外邪侵犯人体之表,出现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为主症的疾病(也称表证),分 类,一、太阳病本证 1.太阳中风证 主症: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自汗出,脉 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太阳伤寒证 主症:发热恶寒,头痛,身体骨节疼痛,无 汗而喘,脉浮紧。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分 类,3.表郁轻证 主症: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等。 病机:表证日久,邪郁不解。,分 类,二、太阳病变证 指太阳病失治、误治而发生性质改变的证候。占太阳篇大部分篇幅。 三、太阳病类似证 指疾病早期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表现的病症。,治 法:,太阳病本证以辛温发汗解表

2、为治疗总则。 太阳中风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太阳伤寒证: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表郁轻证: 轻松散外邪,小发其汗。 太阳病变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 治之。,第一节 太阳病提要,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第一节 太阳病提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词解】 头项强痛:,头痛而项部拘急牵引强硬不舒之状。,【提要】,太阳病脉证提纲。,本条提出了太阳病提纲,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 内容:,【释义】,1、太阳病的脉证特点: 太阳病的基本脉证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的证候与病因病机:,脉 浮 头项强痛 恶 寒,外邪袭表,正邪相争,

3、气血浮盛。,风寒袭表,太阳经气运行不畅。,风寒外束,卫阳被遏。,3、太阳病热型:,恶寒与发热并见。病在太阳,正邪相争于表, 气血浮盛于外,当有发热。本条虽未言及,但应知 有发热一症。,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者,名为中风 。(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 ,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一、中风表虚证,【词解】 阳浮而阴弱:一指中风表虚证浮缓之脉;二指中风 虚

4、证卫强营弱之病机。 翕翕发热:形容如羽毛覆盖之温和发热,热势不甚。,【提要】太阳中风的证治,主 证,发热 汗出 恶风寒 头痛 鼻鸣 干呕,外邪袭表,正邪相争,气血浮盛。,卫气不固,营不内守。,风寒外束,卫气不宣,失其温煦之职。,风寒束表,太阳经气不舒。,外邪影响肺胃,肺气不利。 胃气上逆。,正邪相争,气血浮盛。,【释义】,汗出营弱,脉气不充。,脉,浮 缓,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炙草二两,解肌祛风 敛阴和营,一散一收, 调和营卫,和胃止呕 甘缓补脾,调理脾胃,助桂枝以温卫 助芍药以和营,调和诸药 伍大枣益气调中 伍桂枝辛甘化阳 伍芍药酸甘益阴,滋阴和阳,病机:风邪外袭,营卫不

5、和。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4、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煎服法:,1、轻煎,一剂分三次温服。,2、药后啜粥:助药力,资汗源。,5、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量和服药次数。,3、温覆取微汗(切忌大汗淋漓,邪不去正反伤)。,(二)桂枝汤禁例,16条:伤寒表实证禁用桂枝汤。,17条: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19条:内热壅盛者禁用桂枝汤。,临床应用,1.感冒、流感;,2.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3.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4.过敏性鼻炎;,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自汗、低热等);,6.雷诺氏病、冻疮等。,(三)太阳中风兼证,1、桂枝加葛根汤证,【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反汗出恶

6、风者,桂枝 加葛根汤主之。(14),【提要】太阳中风兼经腧不利的证治。,【词解】,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项背强几几 汗出恶风,【释义】,太阳经气为风寒阻滞,津液 不能敷布,经脉失养。,卫气不固,营阴失守,肌腠疏松。,主症:,(当伴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缓等证。),【方药】桂枝加葛根汤。,病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太阳经气受阻。,【治法】解肌祛风,升津舒经。,桂枝汤 葛根四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升阳发表,助桂枝汤解肌; 升津液,濡经脉。,临床应用,1.感冒; 2.颈椎病、偏颈、落枕、肩周炎; 3.痢疾; 4.荨麻疹、风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5.重证肌无力。,主症:

7、喘,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原文】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释义】,表邪内迫,肺气上逆。,(伴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脉浮缓等表证。),【提要】,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桂枝汤 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病机】素患喘疾,因感外邪而引发,肺气上逆。,【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下气消痰。,宣肺降逆。,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 子汤主之。(43),【原文】,【提要】,太阳病下后气逆微喘的证治。,【释义】,太阳病 下之微喘 表未解故也,表证(当从汗解),邪气迫肺,肺气上逆。,正气未伤,表证仍在。,治法:解肌祛

8、风,降气定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发作(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咳嗽,苔白脉缓者); 小儿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证见表虚兼有咳喘者)。 本证的辨证关键: 1、以风寒表虚证兼咳、喘者为宜,必见汗出恶风。 2、苔见薄白,脉见浮缓,以内无热象为宜。,3、桂枝加附子汤证,【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小便难,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提要】论太阳中风兼阳虚汗漏的证治。,遂漏不止:,指汗液渗出不止,形容汗多势急。,【词解】,汗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释义】,主症:,表邪未解。 阳虚失煦。,表阳已虚

9、,卫外不固。,汗多津亏,化源不足; 汗多伤阳,气化不利。,阳虚不能温煦,津伤不能濡润。,病机: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阳气,阴亦不足, 而表证仍在。,太阳病发汗,本为正治,但过汗则伤正。,【治法】,调和营卫,复阳固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 附子一枚,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方药】,临床应用,1、寒痹:取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温经散寒止痛。 上肢加羌活、姜黄; 下肢加独活、牛膝; 腰背加续断、狗脊、桑寄生; 顽痹桃仁、红花、穿山甲。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自汗症。,4、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 之。

10、(21),【提要】,太阳病误下损伤胸阳的证治。,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脉促 胸满,【释义】,主症:,虽经误下,正气尚有抗邪之势。,胸阳不振,阳郁不伸,气机壅滞。,病机:表证误下,损伤胸阳,胸阳不振,阳郁不伸。,【治法】,解肌祛风,宣通胸阳。,(当伴发热恶寒、汗出等中风表虚证。),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方药】桂枝去芍药汤,辛甘化阳,调和营卫,助桂枝辛散表邪,通阳、解表,解表散邪,甘缓益气,桂枝去芍药汤 附子一枚,【治法】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解肌、通阳。,温经助阳。,脉微阳气已虚,鼓动无力。 恶寒表证未罢,加之阳虚失煦。,

11、若,(另一说:微微恶寒),主症: 身疼痛 脉沉迟,5、桂枝新加汤证,【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提要】,论太阳病过汗损伤气营的证治。,【释义】,营血不足,筋脉失养。,营虚血少,脉道无以充盈。,(发热恶寒、头痛、汗出等表虚证仍在)。,临床应用,1.年老体弱之流感; 2.老年性身疼痛; 3.妇女产后或失血后身痛、产后发热; 4.失血性贫血; 5.气血双虚之发热。,【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 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二、伤

12、寒表实证,【提要】伤寒表实证的证治。,麻黄三两,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宣。,甘草一两,走表发汗解表 入肺宣肺平喘,麻黄汤,杏仁七十个,通阳解肌,桂枝二两,利肺降气,调和诸药,【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药】,(二)麻黄汤禁例,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1)表证兼阴虚内热:,84条:淋家,不可发汗。,(2)表证兼阴血不足:,85条:疮家,不可发汗。,86条:衄家,不可发汗。,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3)表证兼阳虚: 88条:汗家,不可发汗。,(4)表证兼胃中虚冷: 89条:病人有寒(里有寒),不可发汗。,临床应用,1.感冒、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等;

13、2.由于寒邪闭阻,营血流行不畅而致的身痛; 3.水肿: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4.其它:脉管炎、荨麻疹、冻疮等。,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病机:风寒袭表,卫闭营郁,太阳经气不利。,【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经。 【方药】葛根汤。,升津利输,解肌发表。,补益脾胃,滋汗源。,发汗解表。,敛阴和营,且防过汗伤津。,【方药】葛根汤。,桂枝汤 麻黄 葛根,解表发汗,升津止利,【治法】发汗解表,升津止利。,临床应用,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流感、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结肠炎

14、、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4.骨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腰腿痛等; 5.其他: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等。,主症:,2、葛根加半夏汤证,【原文】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 加半夏汤主之。(33),【提要】 太阳阳明合病呕逆的证治。,【释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等。,呕表邪内迫,胃气上逆。,太阳病: 阳明病:,葛根汤 半夏半升,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表邪内迫于胃。,【治法】发汗解表,降逆止呕。,【方药】葛根加半夏汤。,发汗解表。,降逆止呕。,【临床应用】本方加减用于继发于流感、麻 疹的胃肠型感冒,临床疗效较好。,主症: 发热恶寒 身疼痛 无汗 脉浮紧 烦躁,【释义】,风寒

15、外束,卫闭营郁。,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1.大青龙汤证治,郁热内扰。,【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方药:大青龙汤,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杏仁四十枚 炙甘草二两 石膏如鸡子大 生姜三两 大枣十枚,发汗解表。,清解郁热。,和中以滋汗源。,煎服法及护理:,1、先煮麻黄去上沫,一剂分三服; 2、温服取微似汗,切勿过汗伤阳; 3、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4、若一服汗出邪解,停后服。,【原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提要】,表寒内热兼湿的证治。,临床应用,1.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合并感染、肺炎; 2.

16、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3.汗腺闭塞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40),4、小青龙汤证,【原文】,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 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提要】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服药后的转归: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加减法: 渴:去半夏加瓜蒌根避燥生津。 微利:去麻黄加荛花汤下其水气。 噎:去麻黄加附子温阳散寒。 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淡渗利水。 喘:去麻黄加杏仁利肺降气。 (注:麻黄不可轻易去之。),临床应用,1.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炎、百日咳、过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