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4120236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3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总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经络总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经络总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经络总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经络总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总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总论》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2、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 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经络的研究进展。,一、经络,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即路径,经络系统的主干,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即网络,经脉别出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

2、门学说。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二、经络学说的形成,1、针灸等刺激的感应传导现象的观察 针刺穴位,病人会产生酸、麻、胀、重的主观感觉(即针感)且沿着一定路线向远处传导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中气穴,则针游于巷。”,2、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 主治范围基本相同的穴位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路线上,如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的腧穴都能治疗头面病症。,3、气功的“行气”与经络的发现 练习气功过程中,经常出现“气”在体内有规律流行的感觉。,4、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当体内脏腑发生疾病时,在体表相应部位可出现压痛、结节、皮疹、皮肤色泽改变

3、等异常反应,这是经络联系的典型反应。,5、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古代医家通过粗略的解剖,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内脏的位置、形态及生理功能。同时观察到人体分布着许多管状和条索状结构,并与四肢相联系,观察到某些脉内血液流动的现象等。,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之为“正经”。,Hand “Taiyin” Lung Meridians (11 points),Hand “Yangmin

4、g”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s (20 points),Foot “Yangming” Stomach Meridians (45 points),Foot “Taiyin” Spleen Meridians (21 points),Hand “Shaoyin” Heart Meridians (9 points),Hand “Taiyang”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 (19 points),Foot “Taiyang” Bladder Meridians (67 points),Foot “Shaoyin” Kidney Meridian

5、s (27 points),Hand “Jueyin” Pericardium Meridians (9 points),Hand “Shaoyang” 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s (23 points),Foot “Shaoyang” Gallbladder Meridians (44 points),Foot “Jueyin” Liver Meridians (14 points),十二经的命名,由手足、阴阳、脏腑组成,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

6、后。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三阴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与脏腑有明确的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主里,阳经属腑络脏主表。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配对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十二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阳交四末,如手太阴肺经在手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两阳交头面,

7、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两阴交腹胸,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十二经脉循行走向,足,十二经脉交接规律,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小肠经 心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始于手太阴肺经,然后交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返回至肺经,重新再循环,周而复始。形成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十二经脉除了与体内的五(六)脏六腑相属络外,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其他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如手阳

8、明大肠经,联络的脏腑(大肠,肺),联络的器官(下齿,口,鼻孔)。,(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 “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Conception Vessel (24 points),Governor Vessel (28 points),不直属脏腑 无表里属络关系 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无逐经交接的关系,奇经八脉的特点,奇经八脉的分布,奇经八脉中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奇经八脉的作用,统帅、主导作用:督脉总督诸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妊养诸阴经为“阴脉之海”。冲脉起于胞中,与督脉、任脉、足阳明、足少阴

9、等经关系密切,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和“血海”,涵蓄十二经气血。,奇经八脉的作用,沟通、联络作用: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手足三阳经共会督脉于大椎;任脉关元、中极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带脉横绕腰腹,联系着纵行于躯干的各条经脉等。 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和脏腑之气旺盛时,则加以储蓄;当十二经脉生理功能需要时,则渗灌和供应。,(三)十五络脉,定义: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的总称。 分布:十二经的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络,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络,从尾骨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脾之

10、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 作用:加强表里经的联系;输送气血、濡养周身。,(四)十二经别,定义: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分布: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具有离、入、出、合的特点,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 作用:加强十二经之间以及与头面、肢体、内脏之间的联系。,(五)十二经筋,定义: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分布:与其所辖经脉体表通路基本一致,

11、其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在循行分布过程中有结、聚、散、络的现象。 作用: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六)十二皮部,定义: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分布: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 作用: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四、经络的标本、根结,标本: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标”与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 与四肢下端相应。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所归,反映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 即四肢末端井穴;“结” 即头、胸、腹部。 标本根结理论补充了经气循行的多样

12、性和弥散作用,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说明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治疗远隔部位的脏腑及头面五官疾病的道理。,经络的气街、四海,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其中脑为髓海,胸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四海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五、经络的作用,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在

13、生理、病理和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维系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脏腑组织器官必须依靠气血的濡养,而气血通过经络输布全身,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经络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器官之间传变的途径。如心热移于小肠,肝病及胃等。 内脏病变又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组织器官。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四)传导感应

14、、调整虚实,针灸防病治病,在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针刺中的得气现象是经络传导感应的功能表现。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六、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诊断: 经络辩证 经络望诊 经络经络腧穴按诊 经络腧穴电测定,经络辩证,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判断病属何经。 如头痛,阳明头痛在多前额部,少阳头痛多在侧头部,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厥阴头痛多在巅顶部。,经络望诊,通过观察经络所过部位皮表所发生的各种异常改变(如色泽、形态)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如灵枢经脉说:“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15、胃中有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经络腧穴按诊,通过按压、触摸经络腧穴特定部位寻找压痛、麻木、硬结、条索状物、肿胀、凹陷等异常变化,从而诊断疾病的方法。部位多为特定穴,主要是背俞穴。,经络腧穴电测定,利用经络穴位测定仪检测经络腧穴部位的电阻或电位,借以诊断经络脏腑疾病及选取治疗穴位。,六、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二)治疗: 指导针灸治疗 指导药物归经,指导针灸治疗,循经取穴: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脏腑的所属经脉腧穴进行治疗。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指导药物归经,药物归经: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或某几经。因病症可以分经,主治某些病症的药物也就成为某经或某几经之药。医学源流论:“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肢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