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4091312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5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血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下肢血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下肢血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下肢血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下肢血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血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血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病因:血流滞缓 血液高凝 血管壁损伤,一、导致血流瘀滞状态的病因有 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如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 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患者长时间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 如创伤、手术后

2、、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等,可见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术后数日内血液中血小板较正常高2-3倍。血小板对胶原纤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静脉内膜损伤后,血小板迅速聚集粘附与损伤部位,同时释放出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三、导致静脉壁损伤的病因 当静脉壁损伤后所发生的各种改变,都可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最终形成血栓。 1.机械性损伤 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 深静脉瓣膜修复术、静脉转流术和静脉段移植术、反复穿刺静脉或于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亦可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妊娠期子宫体逐渐增大,对髂静脉产生压迫;骨盆、髋关节及

3、股骨上端的手术,也可间接或直接地损伤股髂静脉,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2.化学损伤 静脉输注大量的高渗葡萄糖液、各种有刺激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抗癌药物以及造影剂等。均能不同程度的激惹静脉内膜,内皮细胞受损,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 细菌血行感染也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如分娩前后盆腔充血、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及其他感染均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4.其他病因 如年龄 肥胖及抗活化蛋白C等。一种由抗凝因子缺陷,导致的蛋白C抗凝途径中抗活化蛋白C现象,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临床症状 本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

4、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部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4.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二、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

5、一)肺栓塞 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为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 (二)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不要过早下床活动,严格禁止局部推拿、按摩。,(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

6、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变化,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可遵照医嘱,出院后穿弹力袜,口服抗凝药物(如拜阿司匹林100mg(/次天)3个月至半年,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一般很少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对于已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三、【常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的变化: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 2.抬高患肢: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3.避免碰撞伤肢:在护理过程中叮嘱患者注意安全,严防再次碰撞伤。 4.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急性期患者需大量静注扩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 5.预防并发症:高热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粘膜溃疡者含化西瓜霜片,口唇干裂者涂石腊油,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6.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