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091307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355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355页
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355页
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355页
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355页
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3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税务理论与操作实务(3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税务理论与实务,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嘉明博士,企业税收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税收原理; 第二部分 我国税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第三部分 主要税种的计算、缴纳; 第四部分 习题练习; 第五部分 企业税务筹划; 第六部分 案例讨论。,教学安排与参考资料,本门课程为选修课程; 共36个课时; 九次课; 上课七次、习题、案例讨论各一次; 开卷考试。,税收理论与实务 西安交大出版社; 税法 中国 财经出版社; 税收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税收管理与筹划 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 税收原理,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税收分类与结构; 税收的原则与职能; 税法要素; 税负转嫁。,第一节

2、税收的概念与特征,什么是税收; 税收存在的依据;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税收的特征; 税收的性质。,一、 什么是税收,(一)定义; (二)认识。,(一)定义,税收是最早出现的一个财政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始终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和突出。 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为满足一般的社会公共需求,强制的、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形成国家财收入的一种工具。,(二)认识,1、税收是国家形成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目前 中国80%以上;日本91%以上; 英国96%以上;美国98%以上。 2、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实现的特殊关

3、系 (1)税收是一种分配关系; (2)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分配的关系; (3)国家凭借其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 3、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手段 (1)需求分为个人需求与公共需求; (2)公共需求的内容典型的需求(国防、外交、司法、环保 等);准需求(大学教育、国家公园、公共医院等);基础的需求(铁路、公路、民航、电讯、电力等); (3)公共需求的特征共用性;普遍性;劳动创造性。,二、税收存在的理论依据,1、需求分担论 (1)公需说(因公共需要而存在); (2)义务说(纳税是公民应尽义务); (3)牺牲说(对消费的一种牺牲); (4)掠夺说(对公民的强制掠夺)。 2、劳务报酬论 (1)交换说(用纳

4、税交换国家保护); (2)保险说(纳税如同投保); 3、经济调节论 (1)社会政策说(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 (2)经济杠杆说(运用税收调节经济)。,需求分担,劳务报酬,经济调节,三、税收存在的必要性,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需要; 国家平衡分配关系的需要; 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 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维护权益的需要。,四、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 通过法律形式征收); 无偿性(即不具有直接偿还性); 固定性(税种、税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并保持相对稳定)。 税收的“三性”,即在征收上的强制性,在纳税时的无偿性,在征收范围和征收比例上的固定性,是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是随着税收的产生而产生

5、的,是古今中外税收的共性。税收的“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重要依据,而不论它的名称是否有“税”字。,五、税收的属性,权威性; 法律性; 严肃性; 公开性; 明确性;,预期性; 合理性; 规范性; 基本性; 社会性。,第二节 税收的种类与结构,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结构。,一、税收的种类,1、按课税对象不同分为: (1)流转税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2)收益税类(个人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3)财产税类(房产税、契税、遗产税等); (4)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 (5)行为目的税类(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赠与税

6、等),一、税收的种类(续),2、按缴纳形态不同分为: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 3、按税负是否转嫁分为直接税、间接税; 4、按计算方式不同分为价内税、价外税; 5、按计算依据不同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定额税; 6、按归属权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7、按征收范围不同分为国内税、国际税; 8、按征收环节不同分为商品税、要素税; 9、其他分类如对人税、对物税。,二、税收的结构,1、含义各种税收之间的比例关系; 2、世界上的结构模式 (1)以流转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传统); (2)以所得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西方); (3)以资源税类为主体,辅以其他税种(可持续); (4)以

7、流转税类为主体,以所得税为辅(东方); (5)流转税类与所得税类并重(未来)。,二、税收的结构(续),3、我国的税收的结构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多税种、多次征的结构模式; 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次之,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结构模式。 第三阶段: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彼此配合,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结合,其他税种补充的结构模式。近几年具体情况是:增(40%)、营(20%)、 消(10%)、企所(10%)、个所(5%);,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与职能,税收的原则; 税收的职能;

8、税收的效应。,一、税收的原则,西方学者的税收原则 (一)威廉-配蒂(英) 公平、便利、节省; (二)尤斯蒂(德) 平等、财政、简化、自发纳税、法律依据等; (三)斯密(英) 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 (四)阿道夫-瓦格纳(德) 财政政策(收入充分、收入弹性)、国民经济(税源选择、税种选择)、社会公正(普遍、平等)、税务行政(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一、税收的原则(续),现代西方税收原则 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学者在前人提出的税收理论基础上,着重研究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当代税收的最高三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 1、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应考虑效益

9、,必须在税务行政、资源利用、经济运转的效应三个方面尽可能的讲求效率。 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凡有相同能力的人应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纳税年;能力不同的人应纳不同的税收。 3、稳定原则 稳定原则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中,税收通过其发挥调节作用,引导经济趋于稳定。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 “内在稳定器”作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稳定机制,不需要政府随时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就能收到自行稳定的效果。 “相机抉择”作用。又称“人为稳定器”作用,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时期,相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政策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一、税收的原则(

10、续),我国的税收原则 1、财政原则(普遍、全面); 2、公平原则(纵向公平、横向公平); 3、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制度效率); 4、简化原则(精简、便利)。,二、税收的职能,1、保障职能(财政); 2、调节职能(经济): (1)筹集资金; (2)调节和优化产业结构; (3)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4)抑制通货膨胀; (5)优化投资环境。 3、控制职能(社会职能) 维护社会安定、保护国家主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三、税收的效应,1、收入效应税收必然减少单位或个人的收入,从而改变其境况,影响其决策; 2、替代效应有的经济活动被征税、有的经济活动不被征税;有的经济活动税收较高,有的经济活动税

11、收较低。 3、金融效应统一经济活动对应于不同的支付形式而带来的税负不同。,第四节 税法要素,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分类; 中国税法的法律层次; 税法的作用。,一、税法与税收的关系,(一)什么是税法? 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税收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纳税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税法与税收的关系 税法是税收法律表现形式,体现的是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税收是税法的具体内容,体现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一)总则 立法的精神、意图、依据及适用原则; (二)主体

12、(权利主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机构; 2、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全称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扣缴义务人。 (三)客体(征税对象) 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包括(1)商品与劳务,(2)所得与收益,(3)资源与财产,(4)行为与目的。,二、税法的构成要素(续),(四)税目 征税项目的具体化,确定税目的基本方法有列举法、概括法、演绎法; (五)税率 1、定义: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比; 2、形式: 比例税率单一、差别、幅度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全额累进、超额累进、超率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幅度、分类分级、地区差别税率;,二、税法的构成要素(续

13、),(五)税率 3、税率与税收收入拉弗曲线(美国供给学派、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拉弗禁区) 拉弗曲线证明:1)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收入。税率在D点前,税率与税收收入成正比例变化;超过D点,达到B点(税率100%),税收收入降低直到零。 2)取得不同的税收收入,可以采用高低不同的两种税率,如图中的F、E点。 (六)纳税环节 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批发、销售到消费的运转过程中应当纳税的细节,对商品征税分为一次课征、二次课征和多次课征。,0,税收 收入,税 率,F,E,二、税法的构成要素(续),(七)纳税期限 在我国,纳税期限大体上分为两种,即按期与按次纳税; (八)纳税地点 在我国,纳税地点主要有注册地

14、、业务地等形式; (九)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的形式主要包括:减税、免税、退税、投资抵免、快速折旧、亏损结转抵补和延期纳税等。 (十)罚则 对违反税法的行为制定的处罚措施,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欠税、骗税、漏税、抗税等; (十一)附则 解释权的归属问题、生效时间及废止日期。,三、税法的分类,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不同分为:税收基本法(目前没有统一的税收基本法)、税收普通法(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分为:税收实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和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税收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按照税收收入归

15、属和征管管辖权限不同分为:中央税法、地方税法; 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四、中国税法的法律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条例(增、营、消、资源、土增、企所六个暂行条例); 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方地性法规;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规章(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税务代理试行办法); 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五、税法的作用,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16、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维护经济秩序; 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国家权益的法律保证。,第五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什么是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负转嫁的制约条件。,一、什么是税负转嫁与归宿,税负转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等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二、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顺 转) 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连续前转,就是辗转转嫁。如:烟厂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2、后转(逆 转) 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如:布商纱商棉花商农民。 3、混转 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同时又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办法,将税负分别转嫁给购买者和供应者。 4、消转 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降低生产成本,自行消化税负。,三、税负转嫁的制约条件,税负转嫁能否实现及实观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