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087037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本讲解 (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讲解,2014年2月,一、修订的必要性 二、新制度的十大变化 三、新制度的具体内容 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准则内容(第17章)和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第810章),内容提要:,一、修订的必要性,(一)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符合财政改革与发展方向。通过修订制度,把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写入新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 (二)满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实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解决原制度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

2、二、新制度的十大变化,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 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更加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内容 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大账” 增加净资产核算内容 进一步规范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一)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与原制度不同的是:不仅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收入支出情况体现,财务状况通过资产负债情况体现。 满足了行政单

3、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扩大双分录的适用范围 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采用“双分录”核算方法,新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核算方法应用范围,除固定资产外,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的“双分录”核算。,(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三)更加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对近年来出台的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分散的补充规定统一体现在新制度中。 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付职工薪酬”等核算内容。,(四)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将原制度中的资产负债科目进行细分 资产方面 1、将原来通过“

4、暂付款”核算的资产内容,细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2、增加了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受托代理资产等的核算内容。 3、详细规定了取得资产没有支付对价情况下的资产计量原则,(四)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负债方面 1、将原来通过“暂存款”核算的负债内容,细分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 2、增加了应缴税费、应付政府补贴款、受托代理负债等核算内容。,(五)新增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规定,增设了“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六)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

5、处理,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真实反映资产价值,而不计入当期支出。,(七)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大账”,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上反映的问题,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八)增加净资产核算内容,增设了“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以便准确反映单位净资产状况; 资产基金是核算反映行政单位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待偿债净资产是核算反映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九)进一步规范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收支类会计科目设置进行了调整,

6、更好地满足财政预算管理要求 收入方面 设置了“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 支出方面 设置了“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科目,其中,“拨出经费”科目限定为核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十)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1、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取消了原制度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2、在收入支出表中增加了反映单位结转结余调整变动的项目。 3、增加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专门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4、财务报表编制时间 资产负债表:年报(或月报) 收入支出表:(月度、年度) 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年度),三

7、、新制度的具体内容,制度共十章四十六条 第一章 总则(1-11条)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2-17条) 第三章 资产(18-22条) 第四章 负债(23-28条) 第五章 净资产(29-30条) 第六章 收入(31-33条) 第七章 支出(34-36条) 第八章 会计科目(37-39条) 第九章 财务报表(40-43条) 第十章 附则(44-46条),第一章 总则 1、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 2、会计核算基础: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旧制度: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3、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

8、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明确提出了六个质量要求: 可靠性:真实可信 相关性:即有用性 全面性: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性:不得提前、拖后 可比性:会计政策要前后一致 可理解性:清晰明了,第三章 资产 主要规定资产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原则 一、资产的定义: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二、资产的分类: 1、明确规定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公众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资产。 2、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类别,取消了有价证券。 3、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

9、存货等。 4、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三、资产的确认: 取得资产,并能用货币计量时确认。 四、计量原则: 1、行政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2、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3、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 ,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4、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 (1)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2)没有相关凭据但依法经过资产评估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3)没

10、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的,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4)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其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按照名义金额(人民币1元)入账。,名义金额: 含义:公允价值无法确定,这个经济事项又确实存在,给它一个金额,让账上有体现,不然易疏漏,让资产流失。新会计制度中的名义金额,是指人民币1元。 例如:某行政单位接受捐赠一项固定资产,由于市场上没有同类固定资产,无法确定公允价值,所以该单位按照名义金额入账。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五、无形资产摊销的规定: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摊销金额按原价

11、和摊销年限确定。 六、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 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计提折旧由财政部另行规定。,主要规定负债的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原则 一、负债的定义: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来偿还的债务。 二、负债的分类: 1、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2、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包括应缴财政款、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暂存款项、应付政府补贴款等。 3、应付及暂存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4、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应付款。,第四章 负债,三、负债的确认: 确定承担偿债责任,并能用货币计量时确认。 四、负债的计量: 按合同金额或

12、实际发生额计量。,第五章 净资产,主要规定净资产定义、分类 一、净资产的定义: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二、净资产的分类: 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的滚存结余 财政拨款结余:财政拨款项目完成后的结余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财政拨款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滚存结余 资产基金: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待偿债净资产: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第六章 收入 主要规定收入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原则 一、收入的定义: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二、收入的分类: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其他收入: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各项收入。 三、收入

13、的确认: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 四、收入的计量:按实收金额进行计量。,第七章 支出 主要规定支出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原则 一、支出的定义: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二、支出的分类:包括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经费支出:单位工作需要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拨付给所属单位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 三:支出的确认:在支付款项时确认。 四、支出的计量:按实际支付金额计量。,第八章 会计科目,资产类(17个) 负债类(8个) 净资产类(5个) 收入类(2个) 支出类(2个) 共34个一级会计科目,比现行行政单位一级会计科

14、目增加了12个。,第八章 会计科目,需要注意的几点: 1、行政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2、科目编号统一规定,不得打乱重编。 3、不用的科目可以不设置 4、不影响会计处理和财务决算的前提下,单位可根据需要增加制度规定以外的明细科目。,一、资产类,库存现金,(一)新旧主要变化: 1、 增加有关受托代理现金业务的会计处理; 2、增加现金溢余或短缺情况的会计处理。 (二)有关账务处理: 1、发现现金短缺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由责任人赔偿) 经费支出(无法查

15、明原因,报经批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2、发现现金溢余时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其他收入,库存现金,3、收到受托代理的现金时 借:库存现金 贷:受托代理负债 支付受托代理的现金时 借:受托代理负债 贷:库存现金 设置“现金日记账”,顺序、逐日登记,现金的使用范围 陕西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文件 陕财办库200832号 关于印发省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及现金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支付给个人的一次性劳务报酬; 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等一次性奖金; 对困难病患职工的慰问及其他工会支出; 对拥军拥属的慰问支出; 对弱势群

16、体的慰问或救济支出; 对伤亡人员的抚恤丧葬补助等支出; 对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支出; 按规定,对特定群体的政策性补贴支出; 单位有关人员的误餐补助支出; 抢险救灾等紧急支出; 其他目前不能采用转账和刷卡支付的支出。,陕西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和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发布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7项目纳入公务卡强制消费 从2011年7月1日起,凡纳入以下公务卡强制消费目录的事项,省级预算单位原则上不得使用现金结算。这7个项目为: 办公费,即单位购买按财务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报刊杂志等支出和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的维修维护; 差旅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因出差入住宾馆、招待所的住宿费,飞机票、车船票等旅费支出, 会议费,即单位主办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餐饮费以及文件资料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支出; 印刷费,指零星印刷支出; 公务招待费,即单位按规定开支的餐饮费、住宿费等支出; 水电费,即单位支付的水电费支出; 交通费,指公务外出支付的交通费用。 其他项目可使用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