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4080400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西南大学兽医病理学作业答案 第一次1页CABBCABBDA2页BBBAAAADAB3页ACCDBCBBBD4页DABDBCDDBC5页CXXXXXXX6页XXXX7页XXXX第二次1、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肉眼直接观察)、(光镜观察)、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培养和临床实验研究。2、通常情况下,代偿有三种形式,即(代谢性代偿)、(机能性代偿)和结构性代偿。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和(增生)。4、根据血管损伤程度的不同,出血可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5、按引起局部性萎缩的原因,可将其分为(废用性萎缩)、(神经性萎缩)、缺血性萎缩、激素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等五种类型。6、根

2、据坏死病变的特点,可将坏死分为三类,即(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7、细胞脂肪变性时,H.E染色,细胞内脂滴呈(粉红色),而冰冻切片后,经苏丹染色呈(蓝黑)色。8、按纤维素性肺炎发生过程,可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即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溶解消散期。9、通常将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病程分为四个时期,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和(转归期)。10、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大于失水)为主,又称(缺盐性脱水)脱水,其主导环节(血浆渗透压降低和钠离子浓度降低,此时机体也出现一系列适应代偿性反应,以保存钠离子,恢复和维持血浆渗透压)。11、组织细胞坏死时,在光学显微细胞的特征性变化

3、为(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12、而坏疽按其原因及病理变化,可将其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13、死亡是生命的终止,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经过了(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14、根据组织坏死程度和与深层组织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纤维素性炎可以分为(浮膜性炎)和(回膜性炎)两种类型。15、根据引起休克的原因,可将休克分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16、常见的细胞变性有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变性)等。17、肿瘤常见的生长方有(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和(其他生长)。18、骨折愈合包括4个

4、连续阶段,即(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和(骨痂改建或再塑)。19、按缺氧发生的原因,缺氧可分为(有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20、良性肿瘤的外形多表现为(局部压迫)、(阻塞症状);而恶性肿瘤的外形则多表现为(并发溃疡)、(出血甚 至穿孔)。21、( 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称为水肿。22、根据充血的原因和机理,可将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23、血栓形成的条件机理有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和(血液凝固性增高)。24、常见的栓子有(空气栓子)、(细菌性栓子)、(动脉硬化斑柱子)、(脂肪栓子)等

5、。25、根据梗死灶内含血的多少不同,可将梗死分为(白色梗死)和(红色梗死)。26、根据脱水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可将脱水分为(高渗透性脱水)、(低渗透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27、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是(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28、发热的经过一般将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三个时期。29、细胞发生变性时,光镜下胞浆中出现粉红色絮状颗粒或微细颗粒,称为(颗粒)变性,这种变性眼观浑浊肿胀,故又称为(浊肿)。 30、常见的炎症细胞有(中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31、呼吸性酸

6、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障碍或/和(CO2)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3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形成)、(微血管损伤)。33、根据急性肾功能不全病程发展的经过,可将其分为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第三次1、兽医病理学:兽医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2、变性:是机体物质代谢障碍的形态学表现,使细胞或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增多、部位改变。3、虎斑心:是指心

7、肌发生脂肪变性时,透过心内膜可见到乳头肌及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有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分布在色彩正常的心肌之间,呈红、黄相间的虎皮状斑纹,故称“虎斑心”。4、休克 :休克是指机体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作用,微循环有效灌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以及生命重要器官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综合症。5、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至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6、肉芽组织: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常出现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新生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称为肉芽组织。 7、水肿 :组织液在组织间隙内蓄积过多称为水肿。水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伴

8、随许多疾病的一个重要过程。 8、梗死: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的过程,称为梗死形成。9、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发生质变(在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并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细胞团块。10、血栓:在禁用词语的心脏或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析出、粘集或凝固而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11、疾病:疾病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人类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对其本质的认识不断升华和完善。12、脱水:机体因水分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以致体液总量减少的现象,称为脱水。13、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指机体在某些致病

9、因子作用下,凝血系统或血小板被激活而引起的以血液凝固性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4、淤血:静脉血管扩张,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淤血。15、癌:发生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16、充血:由于局部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17、坏死:是指禁用词语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坏死组织、细胞的物质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出现一系 形态学改变,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变化。18、肥大:组织、器官因其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使整个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高,称为肥大。19、炎症: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

10、反应。20、发热:发热是指恒温动物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并伴有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和代谢的改变。21、坏疽:组织坏死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水分蒸发)或继发腐败细菌的感染,形成外观是灰褐色或黑褐色色彩的坏死灶,称为坏疽。22、发绀:淤血发生在可视黏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23、代偿: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机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24、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常伴发脂肪变性,暗红色淤血和黄色脂变相间出现,呈红、黄相间的网格状花纹、类似槟榔样花纹,

11、故称为“槟榔肝”。25、萎缩:指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26、缺氧:如果供氧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或组织用氧过程障碍, 从而导致机体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严重时甚至危急生命,这种情况称为缺氧。27、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细胞的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第四次1、坏死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有三种。(1)凝固性坏死:是以蛋白质变性、凝固为主,使坏死组织变成灰白或黄白色、质地比较坚实的凝固体,坏死灶与周围健康组织常有一暗红色界线。镜下可见坏死区域细胞结构消失,但细胞外形和组织的轮廓仍存在。凝固性坏死的

12、特殊类型有贫血性梗死、干酪样坏死、蜡样坏死和坏疽。(2)液化性坏死是以酶性消化为主使坏死组织变为液态,主要发生在脂质含量高而蛋白含量少和蛋白酶含量多的组织(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腐败变化较轻;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发生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且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气性坏疽也属湿坏疽,系深达肌肉的*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缺陷体,使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 2、描述肝淤血的病理

13、变化。 答: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的病例。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表面呈暗紫红色,质地较实。切开时流出大量紫红色的血液,切面上大小静脉均扩张。镜检,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小叶间静脉也扩张,充满血液。淤血较久时,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切面可见到红黄相间的网格状花纹,状如槟榔切面的花纹,故有“槟榔肝”之称。长期淤血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的结缔组织因受氧化不全的代谢产物刺激而增生,最后导致淤血性肝硬变。 3、简述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答:不同类型水肿的发生原因和机理不完全相同,但多数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发病环节,其中最主要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

14、衡以及球-管失平衡导致的钠、水在体内潴留。(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过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 4、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5、淋巴回流受阻。(二)球-管失平衡导致的钠、水在体内潴留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肾小管对水、钠吸收增加。 4、叙述疾病的概念、疾病的特征和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期的特点。 答: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出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疾病的特征:(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15、(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3)、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4)、生产力下降是动物患病的标志之一。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期的特点:分四个阶段。(1)、潜伏期: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机体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时为止,这一阶段称潜伏期。由于病因的特点和机体本身状况的不同,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也不一样。有些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的侵入部位有关。(2)、前驱期: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疾病的主要症状开始暴露为止,这一阶段为前驱期。这一阶段,机体的机能活动和反应性均有改变,但只出现某些非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根据这些症状很难对疾病进行确诊。 (3)、明显期:指前驱期后,疾病的主要症状或典型症状完全暴露的阶段。这一阶段,不同疾病所表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