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圣*** 文档编号:94076768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 标准起草组2019年4月目录1 背景及任务来源I2 意义和目的I3 标准编制过程14 编制原则15 技术依据15.1标准的格式15.2相关术语16 标准编制主要内容说明16.1组织培养16.2苗期管理76.3病虫害防治76.4换袋86.5水肥管理96.6包装96.7运输96.8档案管理97 专利及实际知识产权情况9DBXX/ XXXXXXXXX1 背景及任务来源西藏虎头兰(CymbidiumtracyanumL.)又称大虎头兰、西姆比兰、新美娘兰、东亚兰、蝉兰,属兰科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云南西南部、贵州西南部

2、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大树干上或树杈上,也见于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200-1900米。西藏虎头兰花具有株型优美、花朵硕大、花形端庄、香味浓郁、花期长等特点,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用于盆栽,也可作切花,为兰花栽培广泛种,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2006年课题组承担了贵州省科技厅 “贵州特色兰花培育技术研究及产业示范” 项目。项目组就西藏虎头兰资源开展了相关工作,调查地点主要选择黔西南的兴义册亨安龙望谟等地,摸清了西藏虎头兰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西藏虎头兰的引种、驯化、保存技术研究,掌握了西藏虎头兰的栽培技术要点。2008年、2009年开展了西藏虎头兰组培技术研究,从无菌播种、增殖分化、壮

3、苗生根、炼苗移栽等技术环节对其进行了完整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2011年,课题组成员经过年多的技术攻关,已成功掌握西藏虎头兰组培繁殖的核心技术,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1期)。2016年,团队成员利用组培和分株方式繁殖技术,已成功培育出10000株优质西藏虎头兰开花株。通过前期的研究基础,课题组于2017年4月申报贵州省质监局标准项目,当年9月成功立项。2 意义和目的 制定贵州省地方标准西藏虎头兰培育技术规程,为我省兰花产业化进程中提供快繁技术规程,推动我省花卉标准化、规范化培育进程。 103 标准编制过程2017年9月贵州省质监局标准项目成功立项,在接到省局制定标准的计

4、划任务后,标准起草小组立即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工作原则,10定了起草小组人员的分工。起草小组首先收集、查阅了大量国内相关标准、技术资料。采取独立或集中的形式对相关标准进行学习,进一步安排试验验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为标准的起草收集第一手材料。2018年8月,主管单位林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初稿;2018年9月经标准化院审核后提出意见,并对相应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提交到标准化处,形成征求意见稿。4 编制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相关数据支撑来源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原则。坚持科学研究与技术熟化相结合的原则;把多年来的项目组的研究成

5、果进行总结、提炼、完善,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标准中的技术要素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的普及性。5 技术依据5.1标准的格式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在标准编写软件TCS2009中编写。5.2相关术语原球茎种子经过3周培养后,胚开始膨大,种皮破裂,继而呈乳白色球状体,称为原球茎。增殖分化由原球茎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6 标准编制主要内容说明6.1组织培养6.1.1种子选用性状典型稳定,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取授粉后480d成熟尚未开裂的

6、西藏虎头兰蒴果。以蒴果里的西藏虎头兰种子为繁殖材料。6.1.2 培养条件实验室要求符合GB 19489和GB/T 22278规定。培养温度为25.02,光照强度40molm-2s-1,光照时间12hd-1。6.1.3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MS培养基母液,所用药品符合GB 437、GB/T 628、GB/T 647、GB/T 659、GB/T 664、GB/T 666、GB/T 671、GB/T 1272、GB/T 1274、GB/T 1401、GB/T 15899的规定。 将培养基配方扩大若干倍,一般为10100倍的浓缩液体。药品配制严格按照GB/T 603规定方法配制;所用水应符合GB/T

7、6682的要求。为了避免药品交叉污染,称取药品使用的钥匙必须专药专用。将配制好的母液分别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倍数和日期,贮存在24的冰箱中,贮藏时间控制在90d内。储藏期间,如有霉菌和沉淀产生,需重新配制。 6.1.4 激素母液配制和保存将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配成浓度为0.51.0mg/ml。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难溶于水,其溶解方法:NAA、IBA等常用少量95%的乙醇溶解,然后加热溶解,再加蒸馏水定容。6-BA先用少量1mol/L盐酸溶解,再加蒸馏水定容。所用水要符合GB/T 6682的要求。配制好植物生长调节剂然后过滤灭菌,分别贴上标签,标签写上名称、配制浓度和日期,分装贮存在-2

8、0的冰箱中,储藏时间控制在90d内。储藏期间,如有霉菌和沉淀产生,需重新配制。6.1.5 培养基配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新鲜马铃薯、蔗糖、琼脂、水。6.1.5.1种子萌发培养基(1)MS+2.0%蔗糖+0.6%琼脂(2)1/2MS+2.0%蔗糖+0.6%琼脂(3)MS+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4)1/2MS+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5)MS+椰乳100mlL-1+2.0%蔗糖+0.6%琼脂(6)1/2MS +椰乳100mlL-1+2.0%蔗糖+0.6%琼脂6.1.5.2原球茎继代增殖培养基(1)MS+NAA0.1+ 马铃薯100mlL

9、-1+2.0%蔗糖+0.6%琼脂(2)MS+NAA0.5+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3)MS+NAA1.0+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4)MS+6-BA0.5+NA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5)MS+6-BA1.0+NAA0.1+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6)MS+6-BA2.0+NA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7)MS+Kt0.5+IB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8)MS+Kt1.0+IBA0.2+马铃薯100m

10、lL-1+2.0%蔗糖+0.6%琼脂(9)MS+Kt1.5+IB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6.1.5.3壮苗及生根培养基(1)花宝1号3 gL-1+IBA0.5+活性炭2gL-1(2)花宝3号3 gL-1+IBA0.5+活性炭2gL-1(3)1/2MS+IBA0.2+活性炭2gL-1+2.0%蔗糖+0.6%琼脂(4)1/2MS+IBA0.4+活性炭2gL-1+2.0%蔗糖+0.6%琼脂6.1.6 结果分析6.1.6.1种子萌发培养基筛选发育480 d的种子分别接种到萌发培养基(1)(6)上,培养3周左右,可见虎头兰种子肿胀继而呈乳白色原球体状,继续培养8周后原

11、球茎转绿,有叶原基出现,原球茎之间有白色绒毛黏连。培养基(1)、(2)种子萌发率约40%;培养基(5)、(6)种子萌发率约60%;培养基(3)、(4)上的种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种子在各培养基上均有萌发,只是萌发率各有不同,表明添加马铃薯有利于西藏虎头兰种子萌发。培养基(3)较培养基(4)萌发速度快,可提前20 d左右,表明MS培养基较1/2MS培养基更有利于西藏虎头兰种子萌发生长。见表1。表1 种子萌发培养基筛选序号培养基萌发率(%)1MS+2.0%蔗糖+0.6%琼脂4021/2MS+2.0%蔗糖+0.6%琼脂403MS+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9041/2MS+

1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905MS+椰乳100mlL-1+2.0%蔗糖+0.6%琼脂6061/2MS +椰乳100mlL-1+2.0%蔗糖+0.6%琼脂606.1.6.2原球茎继代增殖培养基筛选将带有叶原基的原球茎转移至培养基(1)(9),培养120 d原球茎长出小芽,同时小芽的基部又有新的原球芽产生。培养基(1)、(2)、(3)原球茎增殖快,球与球之间呈快状相连,分化出的芽较少;培养基(7)、(8)、(9)分化出的芽有部分玻璃化且随着Kt浓度的增加尤为甚;培养基(4)、(5)、(6)原球茎成苗快,培养基(4)原球茎大多形成植株且长势好,培养基(6)原球茎分化出的苗很

13、多,比较纤弱,健壮程度不高;培养基(5)原球茎的分化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见,NAA和6-BA组合当中,随着6-BA浓度的增加,植株有弱化的趋势。见表2。表2 原球茎继代增殖培养基筛选序号培养基分化率(%)1 MS+NAA0.1+ 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202 MS+NAA0.5+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153 MS+NAA1.0+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304 MS+6-BA0.5+NA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605 MS+6-BA1.0+NAA0.1+马铃薯100mlL-1+2

14、.0%蔗糖+0.6%琼脂406 MS+6-BA2.0+NA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457 MS+Kt0.5+IB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138 MS+Kt1.0+IB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109 MS+Kt1.5+IBA0.2+马铃薯100mlL-1+2.0%蔗糖+0.6%琼脂86.1.6.3壮苗及生根培养基筛选将较大的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16)(19)上培养,培养30 d左右,即可长出23条约1 cm长的根,培养基(16)、(17)不定根的诱导率为70%,培养基(18)、(19)不

15、定根的诱导率达95%以上,植株生长旺盛,7周后形成35 cm的小苗,培养基(18)比培养基(19)根系发达,说明低浓度的IBA有利于根的产生,高浓度IBA对根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表3 壮苗及生根培养基筛选序号培养基生根率(%)1 花宝1号3 gL-1+IBA0.5+活性炭2gL-1702 花宝3号3 gL-1+IBA0.5+活性炭2gL-1703 1/2MS+IBA0.2+活性炭2gL-1+2.0%蔗糖+0.6%琼脂954 1/2MS+IBA0.4+活性炭2gL-1+2.0%蔗糖+0.6%琼脂956.1.7 pH值培养基最佳pH值控制在5.25.4,用pH计测试,常用(1mol/L)NaOH或HCl进行调整。6.1.8培养基的分装和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