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百*** 文档编号:94021073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DS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SDS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SDS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SDS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SDS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DS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S施工组织设计(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4 热能800t/d活性石灰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某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12月13日目 录一、编制说明51.1编制说明51.2编制原则51.3编制依据6二、工程概况与总体部署72.1工程概况72.2施工总体部署92.3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10三、桩基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33.1桩基设计概况433.2 SDS桩基施工443.3桩基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503.4 SDS钻机操作控制措施53四、项目组织管理机构554.1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554.2项目组织成员职责57五、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635.1质量目标635.2确保质量管理措施63六、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736.1安全管理的重点分析736

2、.2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736.3施工安全防护措施796.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及防火措施806.5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856.6安全生产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86七、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917.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职责917.2环境因素的辨识与监控制度927.3环境保护施工措施93八、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968.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968.2现场文明施工规划968.3文明施工管理制度978.4文明施工技术措施978.5现场平面布置98九、工程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1009.1进度计划1009.2保证措施1009.3进度计划的分级控制102十、冬雨季施工质量安全措施10510.1 冬季施工

3、质量安全措施10510.2 雨季施工质量安全措施110十一、资源配备计划11011.1施工前人材机进场准备11011.2各施工阶段人材机投入计划11164一、编制说明1.1编制说明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成立了由总工程师牵头,公司总工办、桩基工程部以及本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组成的编写小组,确保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符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符合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我们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对本工程进行了仔细踏勘,对该工程的周边环境、交通状况和地貌及地质条件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同时,组织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了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地勘报告等资料,深刻领会了业主对本工程的各项

4、要求。编制人员在吸取了我公司承建的与本工程相似的项目施工经验基础上,加之公司本身拥有的丰厚施工能力,按照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做到编制有针对性、目的性、实际可操作性。我公司将全力以赴,成立由参与过多项灌注桩后压浆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班子,充分发挥我公司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及强大的机械施工能力,贯彻和实施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所预期的各项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等,实现本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及社会效益的预期目标效果。1.2编制原则遵守设计文件、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编制的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检

5、验标准,遵守设计图纸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切从本公司现有的实际施工能力、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出发,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施工,确保高速度、高质量、安全、文明地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坚持方案编制结合工程实际的原则: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切建立在对该工程地质资料的仔细分析、对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仔细学习理解、对招标文件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方案编制切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一切从保障工程安全、优质、高速地完成,保证周边建(构)筑物、地面道路安全,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坚持积极推广“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工序的施工中,对于

6、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进度、降低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积极地采用推广,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坚持专业化作业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施工组织方面,发挥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同时采用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达到整体优化,保证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目标全面实现的目的。1.3编制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设工程文

7、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200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及本工程相关图纸、合同,企业的管理标准及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汇编、作业文件汇编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工程技术、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二、工程概况与总体部署2.1 工程概况洛阳市新安县博广热能800t/d活性石灰工程地位于新安县北冶镇核桃园村。本次建筑拟建18个构筑物,建筑基础东西宽约100m,南北长约11

8、0m,主体位置开挖深度接近图纸所规定基础标高位置。2.1.1设计概况本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均为丙级,重要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为层中风化泥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420KN。桩径为700mm,最小有效桩长21m。2.1.2地质概况根据野外钻探揭露,现场判别,结合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将35.00m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5个单元层,现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第层 杂填土 近代ml 杂色,稍湿,稍密,以黏土为主,含大量碎石及卵石块等,原为铝土矿废料回填。第层 碎

9、石土 近代ml杂色,稍湿,松散,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页岩为主,碎石多为棱角状,粒径一般13cm,最大粒径5cm,碎石含量54.270.9%。不均匀系数10.061.2,曲率系数0.7012.60,级配不良,黏土填充,系近期人工回填。第层 粉质黏土 Q3dl+pl褐黄色,硬塑坚硬,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铁锰质斑点及碎石小颗粒。第-1层 碎石土 Q3dl+pl青灰色,稍湿,稍密,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泥岩为主,碎石多为棱角状,粒径一般25cm,最大粒径8cm,碎石含量54.270.9%。不均匀系数13.068.2,曲率系数0.9814.60,级配不良。 第层 泥质砂岩 N1灰黄

10、色,灰白色,强风化,砂颗粒以细砂为主,泥质胶结,裂隙发育,岩芯呈长短不一柱状,一般柱长310cm,最长可达20cm,属于软岩。锤击声哑,有凹痕,少部分用手可掰成碎块。结构部分破坏,层中局部夹薄层泥岩,岩石遇水软化,断面可见较多灰绿色斑块及铁锰质侵染。第层 泥质砂岩 N1灰黄色,灰白色,中等风化,砂颗粒以细砂为主,泥质胶结,裂隙发育,岩芯呈长短不一柱状,一般柱长1015cm,最长可达30cm,属于软岩。锤击声哑,有凹痕,断面可见较多灰绿色斑块。该层未穿透。2.1.3水位地质概况本次勘探期间,在勘探深度(35.0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2.1.4场地及周边环境概况拟建建筑物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北冶镇核

11、桃园村。交通便利,因此就该场地工程环境条件而言,有利于建筑施工,综合评价场地工程环境条件良好。 2.2施工总体部署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各工序之间关系,拟将本工程施工按照每个施工单体施工。1、基础桩施工:根据现场单体工程的施工难度及单桩间距,单桩开钻后钻至设计深度,提钻并灌注混凝土,现场调配反铲挖掘机清理单桩周围所产生的土方,使用吊车将预制钢筋笼吊入孔内。本施工阶段计划工期30天。2、配合桩基检测。2.3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2.3.1总体思路1、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两级测量。总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导线法建立,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生效。轴线控制网根据

12、规划及设计提供的建筑物轴线交点坐标,推算出建筑物各轴线及内部桩位坐标,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放样。总控制网中每个控制点对应一个主要功能分区,确保每个分区测量是相对独立且可以相互复核的。2、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2.3.2测量仪器的配备 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数量精度用途1全站仪CTS-632R41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及桩位放样2单反棱镜五棱镜1配合全站仪3光学水准仪DSC28010.4mm/km高程控制网测设及高程测量4塔尺5m1配合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5钢卷尺50m1距离测量2

13、.3.3精度要求(1)平面控制测量布设原则及精度: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3、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2.3.2的规定,矩形控制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表2.3.2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表等 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备注一级1/300007/表中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精度:本工程高程至少布置三个水准基点,水准基点呈三角形布置,并与城市水准点进行联测。变形观测的精度等级为二级,高程控制网(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2.3.3的规定:表2.

14、3.3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表等 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二等0.50.150.300.4注:表中n为测站数(3)施工放样精度要求:当平面控制网确定后,用50米钢尺根据控制网的关系直接量距,主要技术要求符合: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0000,测角中误差不大于10”。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不大于2毫米,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毫米。2.3.4测量准备(1)基准控制点的复测: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场内控制点位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3)平面总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总控制网原则上将所有控制点放在支护桩以外,工地围墙以内。平面总控制网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