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4021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治理对策探讨石门县是湘北重要产茶区之一,现种植面积 3000 公顷,年产量在 2500 吨左右,有“牛抵茶”、“宜红茶”等传统名茶,近年来还相继开发了“东山秀峰”、“石门银峰”、“白云银毫”等名优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本县茶叶生产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茶叶产品竞争乏力,市场萎缩。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药残留不达标。因此,探讨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降低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茶叶,已成为植保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1 要病虫种类本县茶园发生的主要病虫约 65 种。常年发生的重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黄螨、茶蚜、黑刺粉虱、茶尺蠖、卷叶蛾、

2、茶椰园蚧、茶蓑蛾等,其中以茶小绿叶蝉、茶毛虫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主要病害有白星病、赤星病、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煤病、茶云纹叶枯病。其中以茶白星病发生面积大,危害重,严重威胁春茶和早夏茶生产。生特点及危害程度本县茶园一般地处中、高山区,海拔高度在 5001500m 之间,雾露时间长,日照短,全年气温偏低,春季气温上升较慢,多数茶园树龄在 20 年以上。茶园病虫害发生特点是:春茶以病害为主,夏秋茶以虫害为主,病害损失重于虫害。茶白星病是所有病虫害中危害最突出的一种,发生期早,流行时间长,一般发生始期为 3 月下旬,流行期 4 月上旬至 6 月上中旬,常年发生面积为 2150 公顷左右,占总面积的

3、70%,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病虫灾害总损失的 50%60%;茶小绿叶蝉,发生时间长,种群增长快,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大,常年发生面积占茶叶总面积的 75%以上,5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和 9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全年发生高峰期;茶毛虫发生面积约占总面积 55%60%,67 月、910 月为幼虫发生高峰期;茶黄螨在干旱年份发生面积可达 60%70%;黑刺粉虱种群近年来上升速度较快,极有可能成为茶园主要害虫。敌资源丰富本县茶园一般均在崇山峻岭之中,环境植被复杂,具有生态多样性,有较丰富的天敌资源。据调查全县茶园有昆虫类天敌 136 种,两栖类天敌 5 种,爬行类天敌 3 种,寄生性天敌 32 种。

4、优势种群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松毛虫赤眼蜂、绒茧峰、小绿叶蝉缨小蜂等寄生性天敌和蜘蛛、虎甲、步甲、草蛉、蜻蜒、茶褐猎蝽、异色瓢虫、捕食螨、螳螂等捕食性天敌 10 多种。虫治理水平较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茶区大多在边远山区,茶农科技素质较低,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缺乏病虫综合治理技术,防治病虫时往往忽视利用丰富的天敌资源,而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施药频率偏高,用药量偏大。据调查,主产茶区全季施农药在 10 次以上,主要品种为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拟除虫菊脂类等高毒、高残留农药,茶区甚至风行在采茶后喷施甲胺磷加尿素液作为催壮茶芽的关键增产手段,造成天敌被大量杀伤,茶园生态遭受严重破环,茶叶的农药污染严重。2

5、茶叶无害化生产的病虫治理对策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有害生物危害,要做到既控制病虫为害,又保证茶叶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必须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生态控害措施和茶树自身的抗耐病虫能力,实施有害生金锄头农业技术库物综合治理技术。身栽培,增强树势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的抗病虫作用和耐害补偿效应,破坏有害生物发生的生态基础,实现控虫抑病与丰产、优质栽培有机结合。(1)选用抗性良种,汰除感病劣种。选用福鼎大白、福云六号、白毫早等抗病、优质、高产的良种。(2)科学运筹肥料,做到全营养平衡供应。坚持地下施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推广施用茶叶专用复合肥。冬肥宜施用枯饼或人畜粪、土

6、杂肥等有机肥,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以免因茶梢嫩绿而发生冻害和诱发白星病等病害。(3)合理密植,保持茶丛通风透光,促使茶树生长健旺。茶园采取双条植的栽植方式,栽植规格为宽行 1500m、窄行 33距 330m。(4)搞好修剪,更新树冠枝叶结构。13 年的幼龄茶园依次按株高30、50、60行定型修剪;成年茶园在定型修剪 5 年后于树冠下 150m 处下剪,剪去一层鸡爪枝;衰老茶园在离地 300m 处实行重修剪,超龄老茶园实行台刈更新。护利用自然天敌(1)茶园行间蓄留繁缕、猪殃殃、黄花菜、荠菜、车前草等矮化良性杂草和刈割山青嫩草,铺于茶树行间,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促进茶园降温保湿,优化天敌栖息发展的

7、生态环境。据观察,蓄留良性杂草的茶园每 100m 茶丛有蜘蛛158 只,异色瓢虫 27 只,草蛉 8 只,捕食螨 48 只,而裸地茶园分别为 68 只、7 只、2 只、52 只。(2)茶园防病杀菌不使用铜制剂。保护芽枝霉、韦伯虫座孢菌、多毛菌等有益微生物,有利抑制黑刺粉虱、蚧壳虫、害螨的种群数量。(3)人工助迁青蛙、蟾蜍、蜘蛛、肉食性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注意采集利用茶园僵蚕及病菌感染虫体等防治茶毛虫、茶尺蠖、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强病虫监测,明确主攻对象技术人员和茶农互相结合,搞好病虫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防治主要病虫,适当放松次要病虫,春茶重点抓好茶白星病、茶饼病的防治,4 月上中旬掌握

8、3d 平均气温在 15以上,新梢病叶率在 5%时施药防治。夏茶重点抓好茶小绿叶蝉、茶毛虫、黑刺粉虱的防治,兼治其他病虫。好冬季清园,减少病虫基数全园修剪,清除病虫枝叶。施用融杀蚧螨、石硫合剂等植物源、矿物源农药进行清园,减少茶黄螨、黑刺粉虱等越冬害虫及各种病菌。宽防治指标充分利用天敌的控虫抑病作用,给天敌生长繁殖保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茶小绿叶蝉掌握在百叶虫量 10 只,茶黄螨掌握百芽虫量 1015 只,茶毛虫在百叶虫量 35 头时施药,低于防治指标不用药防治。制药剂种禁止使用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强的农药,推广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系列、苏云金杆菌(列、白僵菌及核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虫螨为害,推广菌立灭、大生 治茶白星病等病害。据试验示范,吡虫啉控制小绿叶蝉 20d 防效仍达 阿维菌素控制茶黄螨防治效果可达 92%,苏云金杆菌(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 85%,菌立金锄头农业技术库灭、大生 茶白星病 15d 的防治效果达 82%以上。格把握施药剂量及鲜叶采摘安全间隔期全季农药的使用次数控制在 3 次以下,严格掌握施药剂量和施药浓度,确保一定的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摘。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