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017654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所畏,才能有所为范文 篇一:有所“畏”才能有所为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 人们常赞赏在工作上有胆量、有魄力的领导干部,但在法规制度面前则提倡领导干部有所“怕”。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那种“什么朋友都敢交、什么场所都敢进,什么东西都敢要,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酒都敢喝”的人,是很危险的,这不是党员干部所需要的胆魄。领导干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能没有“怕”。曾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所说的“怕”,就是怕伤了群众的心,怕有损党的形象。为官者恐怕需要的正是这种“怕”,因为它体现的是一

2、种责任与义务,显现的是一种信念与境界。 “怕”,是一种忧患意识。领导干部权为民赋,责重泰山,理当常怀敬畏之心和忧患意识,唯恐自己的工作失误给党和部队的事业带来损失。许多勤奋敬业的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工作,都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这种“怕”,正是领导干部进入角色、做好工作的心理起点和思想基础。人要有所敬畏,才能有所作为。反之,胆大包天,为所欲为,就难有作为,甚至在人生道路上栽跟头。一些腐化官员在落马前的言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权谋 私时无所畏惧,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抛百姓冷暖于脑后。这些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最终结果只能是被人民群众收回权力,受到法纪的惩罚。其实,越是仕途顺利,越

3、要从严要求自己;越是位高权重,越要警钟长鸣;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管好自己。如果在位时多点敬畏、少些嚣张,多点忧患、少点享乐,那么他们的人生结局或许就不会如此失败。 “怕”,是一种责任意识。要履行好领导的基本职责,就需要有所顾忌,不能随心所欲。要虚怀若谷、心胸开阔,乐于和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包括不同意见,不能想当然表态度、拍脑袋作决策。办事要遵循组织原则和工作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处理复杂问题,更要反复掂量,尽可能慎重一些、周到一些,不能片面极端、我行我素。那种以为不武断专行、不颐指气使就不像个领导的意识和作为,只会孤立自己、疏远群众。多些顾虑、少些恣意,多些谦和、少些自大,这种

4、“怕”,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对领导干部完善自己、增长才干也大有好处。 “怕”,是一种自律意识。领导干部位高权重,一言一行、生活作风、生活情趣都为公众关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他们被诱惑拉拢、被腐蚀利用的“价值”和“机遇”比常人要多得多。因此,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克己慎行,防微杜渐。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诚恳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决不能把上级监督看成是对自己不信任、把 同级监督看成是跟自己闹别扭、把下级监督看成是影响自己的威信,应时时保持警觉,事事自我约束,主动设堤防范。这种“怕”,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是领导干部保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护身法宝。 篇二:“有所不为,才能有

5、所为。人生有很多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

6、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

7、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

8、8个字)。 2阅读文章段,回答问题。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 3对文章第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4请你说说文章以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 5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选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

9、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6文章第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 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_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不可放弃努力 2(1)鲮鱼不吃鲦鱼;罗杰.班尼斯特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 (2)答案

10、示例:不能删去,两个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更具说服力。 3B 4内容上: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通俗易懂地证明了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观点的感染力;结构上:篇末点题,强化中心。(意近即可) 5D 6“略” 篇三:有所畏惧 有所畏惧 哲学家康德说,人世间有两种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天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畏惧,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 深邃的天空是自然的奥秘。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定胜天是响亮的口号,失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后,大自然会疯狂的报复,洪水滔天来自于人类对植被的大肆破坏;气候变暖,源于人类对燃料毫无节

11、制的使用;狂沙肆虐,源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过渡放牧。面对这种报复,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助。人们终于懂得人类的能力不可能破解自然的全部奥秘,终于开始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愿意积极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道德准则是人类的自律。做人应心存敬畏,有所畏惧,行有底线。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还是有所畏惧好,因为“恐惧是理智的开端”是生存必不可少的情感,恐惧感和羞耻心能使人不去为非作歹,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像我们的干部只有经常“怕”国家和集体利益受到损害而有愧于党和人民,怕违法乱纪而在社会上、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怕自己清白的人生抹上挥之不去的污点,才能时刻保持清醒,抵制住权、钱、色的诱惑

12、,履行好一个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因此,有所畏惧就有了谨慎的态度,踏实的工作,虚怀若谷的风度。当然,世界上也不乏无所畏惧之人。无知者无畏,对外界一知半解,却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听不进别人意见,独断专行,不懂得最起码的敬畏,就会越雷池、踩底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只有常怀畏惧之心,做到三省吾身,及时扫除思想上、行为上沾染的灰尘,才能真正把握分寸,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有所畏惧的人吧! 底线 所谓底线,是指最低限度,不可逾越的界限。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了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范围内。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

13、德就会沦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底线是道德和法律准则,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说失去梦想的人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就,那么失去底线就意味着失去立足社会的机会。底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之线。普通公民失去底线就会走向犯罪道路,葬送自己和他人的前程;警察失去底线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失去底线就会草菅人命;政府官员失去底线就会贪赃枉法;军人失去底线就会滥杀无辜;商人失去底线就会以百姓的生命为代价而牟取暴利?可见底线关乎我们的生命,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底线一旦突破,是无法亡羊补牢的。 既然底线如此重要,为什么社会上突破底线的事时有发生呢?首先要戒贪欲。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爆炸西瓜?制造这一幕幕悲剧的人难道

14、不知道底线的重要吗?当然不是,根源在于他们对金钱的无限贪欲,为了眼前利益,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 我们要坚守底线,决不突破底线,是不是意味着底线就是一成不变的呢?白岩松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提问时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坚守底线,然后不断地抬高底线,底线每提高一点,我们就离梦想更近一点。”随着社会和我们自身的发展,底线将被赋予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跟随着底线的上升,才能适应这个不断进步的社会。坚守底线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梦想的追求,恰恰相反底线不断上升,我们离梦想也就越来越近。 不管我们的梦想是伟大的还是平庸的,无论我们的能力是卓越的还是平淡的,无论我们眼前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还是广阔的平原,我们都要恪守心灵的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