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发展原理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4013329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发展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统计学发展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统计学发展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统计学发展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统计学发展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发展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发展原理(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原理,第一章 绪论,第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实践的起源和发展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学的产生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和发展以16世纪中叶20世纪初产生的著名的统计学四大学派为代表。 三、“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或统计学),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研究对象 1.自然现象:称为科技统计,如天文、地质、生物和物理统计等; 2.社会现象:称为社会经济统计,通常分为两种。 (1)社会统计:含自然环境、人口家庭、劳动工资、人民生活、文教卫统计等; (2)经济统计:含工业、农业、建筑业、交运、商业、财政金融统计等。,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

2、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是定量认识,是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 总体性:研究对象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而是由许多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的数量方面; 具体性:是研究对象的具体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重要区别; 社会性:统计研究的数量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具有社会性。一是指研究对象有社会性,二是认识主体(组织和个人)也有社会性。,第三节 统计的研究程序和基本方法,一、研究程序: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决策 二、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等,第四节 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 学科体系,一、理论基础:统计学属于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1998年教育部

3、进行专业调整时,将统计学归入理学类一级学科),为统计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它必然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二、学科体系:包括统计史、社会经济统计学、自然技术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其中,统计史研究统计历史的发展,包括统计思想史、统计工作史及统计方法制度比较史;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指导一切统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各专业统计经验的理论概括。自然技术统计学是统计学在自然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数理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五节 统计组织和统计作用,第六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样本: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 二、统计指标与标志 三、变异与变量,一、统计总

4、体与样本,(一)统计总体 1.定义:可以简称为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若干个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或个别单位)构成的一个集合。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3.理解“总体”概念应注意问题: 从范围看、从内容看、从种类看,(二)总体单位、样本,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体(或个别单位)。它是统计活动中的基本调查单位,同时也是调查项目的承受者。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总体单位构成的集合。样本中的每一个总体单位叫样本单位。样本中样本单位的多少叫样本容量。,二、统计指标与标志,(一)统计指标 1.含义:统计指标有两种理解和两种使用方法(见教材第11页)。 2.构成要

5、素:六个构成要素:时间、空间、指标数值、指标名称、单位、计算方法等。 例如: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为321万人。 3.特点:质的规定性、数量性和综合性,(二)标志,1.含义: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或反映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名称”)。如:每个学生的年龄、性别、政治面貌等等,都叫标志。 2.种类:按标志的各自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其中,前者表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且只能以“数字”表示;而后者表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品质)特征,且只能以“文字”表示。,(三)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两方面。说明的对象不同、表现形式不同。 2.联系:两方面。一般来说

6、,统计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得到;指标值和标志值随着调查目的和任务的变化可以互相转化(此处指的是同一个数值)。,三、变异与变量,变异:指在选定的标志下,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不是完全相同,而是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变异。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叫变量。它的取值叫标志值或变量值。而变量又划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总结要点,本章作为课程内容的开篇,简要介绍了统计学产生发展的过程、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程序和基本方法、基本概念等内容。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对统计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教学要求: 了解 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的概念、种类;了解

7、 统计调查误差种类、产生原因 掌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着重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 着重掌握普查、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应用,第一节 统计设计的内容,一、统计设计的概念、作用:就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 作用:见教材P16,二、统计设计的种类,1.从设计所包括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分,有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 2. 从设计所包括的工作阶段分,有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 3. 从设计所包括的时期长短分,有长期设计(5年以上)、中期设计和短期设计(1年以下)。,三、统计设计的内容,明确规定统计研究的目的;确定

8、统计对象的范围;确定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明确统计分类分组方式;确定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和选择调查方法;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各个阶段工作进度或时间安排;各部门的协调;统计力量的组织和安排等十个方面内容。(见教材P1819),第二节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的设计,一、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 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2.目的性 3.整体性 4.统一性 5.可比性,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一、概念、意义和要求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一、概念、意义和要求,(一)概念: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科学地、系统

9、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一般是指对各个总体单位搜集资料,为原始资料,但有时也指次级资料。,(二)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工作中的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等环节是彼此密切联系的,其中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如果调查工作做得不好,得到的资料残缺不全或有错误,就会影响到整个统计工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写到:“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三)统计调查的要求,1.准确性:统计资料要符合客观实际,要真实可靠。 2.及时性: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有关资料。 3完整性:统计资料必须是反映被研究现象全貌的完整资料。,二、统计调

10、查的种类,(一)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三)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四)按照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问卷调查法和卫星遥感技术。,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确定调查时间 五、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一、确定调查目的,所谓调查目的,就是统计调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即统计调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目的确定是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其确定的具体要求是要做到简明扼要。例如,

11、我国第四次(1990年)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一)调查对象:相当于本章第一节介绍的“统计总体”概念。 (二)调查单位:类似于“总体单位”。注意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 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级部门或单位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这里指自然人或法人)。例如:我国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所有具有本国籍并且是常住人口;调查单位是每一个中国人。,三、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含义 调查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A.能满足汇总的要求;B.项目的需要与可能应一致;C.项目解释的统一;D.有关项目之间要相互衔接;E.历次设计的调查项目要有可比性。 调查表的种类:单一表和一览表。,四、确定调

12、查时间,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时期或时点 调查的工作期限:指调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包括登记、整理、分析和完成调查报告的时间。,五、制定调查工作 的组织实施计划,包括:设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调查人员的选择、组织和培训;调查试点;资料报送办法;调查表格、文件印刷;经费预算及开支办法等。,第五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一、统计报表,种类:按调查范围、按内容和实施范围、按报送单位、按报送周期长短、按报送形式等划分。 编制原则:(见教材第30页,可一般了解) 缺点:缺乏灵活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效益差;基层负担重;易受行政干扰

13、而造成信息失真等。 所以,统计报表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调查方法。,二、专门调查,(一)普查 含义: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的主要原因:1.搜集国家重要国情、国力资料的需要;2.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3.弥补统计报表的不足。,普查,优点:所得数据比全面统计报表更全面系统、准确、可靠;可以使资料分组更详细;一种快速普查,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取得某种急需资料。 组织方式: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直接进行登记;另一种方式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发放调查表由调查单位填报。,(二)重点调查,重点调查的含义:属于非全面

14、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全部调查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 其中,重点单位是指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那些单位,这些单位数目可能不多,但它们的标志总量(即标志值之和)却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部分。可以通过重点单位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三)典型调查,含义: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总体进行初步的全面分析基础上,从总体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该种调查可以加深对全面调查资料的认识。在实践中常与全面调查结合运用。,(四)抽样调查,含义的要点:非全面调查,随机原则,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 优点:社会投入少;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可以测算抽样误差;减少了行政干预,故具有较高的

15、准确性和真实性。,第六节 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误差的含义、种类,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性误差:由于调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工作不准确而造成的,如计量、登录、计算等环节出现的误差。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存在,它在调查工作中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代表性误差:又称抽样误差,是以样本指标值(或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值(或总体参数)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只有在非全面调查中存在,该误差不可以避免,但可以计算。,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 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意义:统计资料整理,又称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继续和深化;同时,又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是达到统计研究的

16、目的,完成统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见教材P36),第二节 统计分组及编制分配数列,一、统计分组和分配数列的概念 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性质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志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分配数列(见P36)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类型;2.说明现象的内部结构;3.反映和研究现象间的联系、依存和制约关系。,举例:不同教育阶段接受不同形式教育的赞同比率(%)(2002.03),民办 国立 外国 学龄前 46.5 37.5 16 九年义务 0 96.5 3.5 高中 5 76.5 18.5 大学及以后 1 9.5 89.5 各类培训班 26.5 3.0 70.5,三、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一)选择分组标志的要求: 1.要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来选择分组标志; 2.要选择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