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腿姐版中特思维导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008682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3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腿姐版中特思维导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腿姐版中特思维导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腿姐版中特思维导图(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部分我做的很细,根据上课内容和逻辑做的,与讲课一致。有什么问题在班级Q群问我。但还是希望你们 不要纯指望这个,因为我做的永远是我的,看100遍也还是我的。(难得做一个详细版本的,给大家做福利吧) 毛泽东思想 概论(第一章) 形成条件 战争时代 革命和建设实践 形成过程 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成熟遵义会议之后尤其是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阐明 进一步发展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了“第二次结合”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定位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思想路线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 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 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清醒认识和正确把

2、握我国基本国情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群众路线 定位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线/永葆青春活力传家宝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 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 定位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 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价 毛泽东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毛泽东思想 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结晶 对革命建设经验的总结 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科学指南

3、内容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 时代进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呼唤新民主主义革命 内容 总路线 提出2个文献 革命对象3座大山 革命动力国旗4星 革命领导无产阶级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基本纲领 政治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 主要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 应有之义/双重性质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极具特色的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 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 革命道路 提出 初步形成“井冈山红星”3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正式确立战争和战略问题 内容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和强有力保证) 根

4、据地建设(依托) 原因 (国情是最根本的) 具体国情 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必须武装斗争 农业大国农民是主力军 特殊国情 提供缝隙与可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极 端不平衡 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农村统治薄弱 人民革命愿望强烈群众基础好 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经验 (三大法宝) 提出共产党人发刊词 内容 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特点优点之一 统一战线 原因 必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 中国革命长期性/残酷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可能性诸多社会矛盾的交织 两个联盟 与劳动者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主要是工农联盟 与非劳动者联盟主

5、要是与民资的联盟 党的建设三大作风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 时间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1949-1956 性质 Turning过渡性的非独立社会形态 经济 3种主要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性质(公有) 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有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有 2种过渡性的经济成分 合作社经济个体向集体经济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营向国营经济过渡形式 阶级4星 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 随着土改完成主要矛盾变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特点 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 非社会主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6、实践背景1949-1952 磨皮 恢复国民经济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打底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 国营经济 完成土改后及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等 理论提出(由于实践的改变)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一体)生产力维度 三改(两翼)生产关系维度 理论依据 改造过程 个体 集体:合作化 农业改造组社社(互助 低级 高级) 手工业改造组社社(供销 供销 生产) 私营 国营:赎买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第

7、四章 一些琐碎理论 论十大关系1956年 一个基本方针 第一个重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关系 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八大1956年 一个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的变化 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求 与当前经济文化需求不能满足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 正处1957年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 (矛盾普遍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非对抗性,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特点) 政治上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8、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解决专政 人民内部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民主 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根本着眼点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起力量 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去 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杂碎毛泽东提出 社会主义可以分为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 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两参一改三结合 社会主义建设道

9、路初步探索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邓小平理论 形成 条件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过程一些会议 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 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主要内容(科学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 中国的关键问题在于党 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10、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 形成条件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形成过程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11、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 形成 条件 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过程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当党章 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 续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12、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践基础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个是 3个意味着 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个没有变 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涵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明确 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个坚持 评价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

13、本指引 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目标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内容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本质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战略安排两步走 2020-2035基本实现现代化 2035-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目标 内部需要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经济 新发展理念 定位 内容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补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充)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补充)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充)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补充) 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

14、治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制度自信) 必须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一些制度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政协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爱国统一战线 政协 宗教 民族 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文化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6个“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见思修第四章 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对应词 文化软实力 社会 民生的地位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民生的保障 教育优先发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兜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生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意义 生态文明的核心 中华民族生命之根 中华文明发展之源 措施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的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