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2410

上传人:fen****835 文档编号:94000778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241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241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241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241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24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24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听我 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 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 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质疑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实效性 的体现,其主要 的目 的是:教师为了每一个学生 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浓厚 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 的探索。这也是人教社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所提倡 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这次我所授课 的班是支教学校 的三年级学生。课前我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字音读准。和学生课

2、前十分钟才见面,进行了简单 的交流。城市里 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资料 的收集。可这里 的学生没有搜集资料 的条件,所以对于翠鸟 的了解也只是从书中所得 的。因此在课上我要针对山区孩子 的知识量进行教学,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的中心思想。翠鸟一课 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 的特点来进行描写 的;让学生体会文中 的关键词在表达情意上 的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 的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 的部分;培养学生爱护鸟类 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学习重点:认识翠鸟外形 的特点;学习翠鸟抓鱼时 的动作特点。学习难点:体会翠鸟 的外形 的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 的关系。透过具体

3、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鸟 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主要是学生要搜集有关翠鸟 的文字材料,了解翠鸟 的有关知识读熟课文。教师准备翠鸟 的课件。教学设计一:在导入新课时,我进行了这样 的谈话:通过你们 的自学,文中 的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设计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回顾,用自己 的语言或书中 的句子概括出课文主要描写了翠鸟 的哪些内容。设计还有一个目 的:学生和我初次见面,而且是刚从热闹 的课间活动中进入到课堂,情绪还处于兴奋 的状态。对课文进行回顾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 的整体感知,训练学生 的概括能力。学生从而也调整了自己 的学习状态,稳定了情绪,使注意力更快 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后面 的课堂教学做好

4、铺垫。教学设计二:在听了学生 的发言后,教师进行小结:哦!原来翠鸟给同学们留下了美丽 的印象,老师也有同感,现在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只翠鸟,你们请看。出示课件:是一只没有任何颜色 的翠鸟,之后问学生:这只翠鸟漂亮吗?(学生回答:不漂亮.):为什么不漂亮? (学生回答:没有色彩) 教师小结:书上是怎样描写翠鸟 的颜色 的?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 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 的句子。并且提出了自学 的要求:表示部位 的词语用括号括出来;在表示颜色 的词下面画一个三角符号。一会儿请你们为这只翠鸟穿上漂亮 的外衣。学生在明确学习要求后,进行了自学过程。出示这个课件 的目 的是让学生对理解鲜艳一词,除了

5、从直观上感受到 的,还必须让学生不脱离开课文,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学生自学前要教给他们阅读 的方法,重点 的词用不同 的符号标出,这是教给学生学习 的方法。在今后 的学习中学会运用所教 的方法学习分析课文。学生找出书中 的句子后,进行朗读 的训练,读出翠鸟羽毛鲜艳 的语气,在必要时教师要进行范读。学生了解到翠鸟 的颜色鲜艳后,这是,教师再出示一个课件,是一只颜色鲜艳 的翠鸟,让学生感受到翠鸟 的美丽,然后在读一读句子,加深印象。读后再教给学生写作 的方法。设计目 的是:教学中不要忽视书中小泡泡 的作用,它提示学生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重点词理解意思。在理解重点词 的意思后,再反复 的读书,读后出

6、示上好颜色 的翠鸟 的图片,学生看到鲜艳 的颜色,更激发了他们读书 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美 的感染下读书,就更能读出喜爱翠鸟 的情感,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 的熏陶。指导学生再读书后,能初步总结出作者是按先总说翠鸟 的颜色非常鲜艳,再分说 的方法写 的。在分着写翠鸟颜色 的时候,作者写到了翠鸟头部、背部、腹部 的颜色。使我们看后很清楚翠鸟 的颜色到底是什么,就好象这只颜色鲜艳 的翠鸟就展现在我们 的眼前一样。所以要告诉学生在写一种小动物时,也要学习作者这种按顺序描写 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 的渗透写作方法。教学设计三:在讲完翠鸟捕鱼动作敏捷后,我是这样进行小结 的:你们都体会到了翠鸟捕鱼 的速度

7、快,动作敏捷,现在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翠鸟捕鱼 的本领与它 的外型有什么关系吗?在学生各抒己见后,学生有 的说到了翠鸟 的眼睛,有 的说到了翠鸟 的体型。在肯定了学生 的发言后,我归纳总结:翠鸟透亮灵活 的眼睛,为它提供了最佳 的视力,使它能清楚 的看到水中 的小鱼;又尖又长 的嘴成为了最好 的捕鱼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 的发展空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做学习 的主人,也就是我们所提倡 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这是我们近几年来所一直提倡 的,也是我们在真正实施 的过程中所困惑 的,究竟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通过这节课 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8、联系生活实际,激趣 的效果也是相当重要 的。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着浓厚 的兴趣,才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 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 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 的学习任务,他们 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 的兴趣,使他们能有效 的掌握知识,同时也使课堂 的时效性得以体现。正是从实际出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质疑。教学设计四:在讲到课文第三自然段 的时候,我问学生: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稍一思考后马上举手问道:

9、老师,课文中既然是描写 的是翠鸟,但是作者为什么又写道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 的眼睛。当时这个问题 的提出是出乎我 的意料 的,但是我却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出这么高水平 的问题,真是不简单!于是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后面 的句子,看看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后,很快就明白了,描写小鱼,其实就是,更加衬托出了翠鸟动作 的快,小鱼 的动作虽然机灵,但翠鸟 的眼睛比小鱼还要灵,动作还要快。这个过程同时还说明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课文 的内涵,把自己当作学生,想想如果自己是学生,能提出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10、教学设计五:课文进行到了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养一只,大家说老师 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不对,请你们用充足 的理由说服我。学生纷纷发言:这样做不对,因为鸟是我们 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这样 的设计:一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动物自由 的生活在大自然中是我们 的共同愿望。同时语文课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 的训练。因此它是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的一种体现,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 的培养。这种训练应该始终贯穿在教学 的每个环节之中。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错,小鸟跟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 的生活 的

11、权利,它也需要自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 的自私而伤害它们。好好保护它们,跟它们和平相处,这样我们 的地球才会越来越美丽。可我还是和小作者一样,都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在翠鸟飞来是时候,远远 的看着它那美丽 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翠鸟 的几张照片吧!(出示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 的情感,并带着这种情感再去读课文,使课堂气氛得到升华。这节课结束后,听课 的老师反映很好,说引导学生很到位,学生们 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觉得整节课 的效果不错,学生已经能够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在课上所提出 的疑难问题。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自己 的学习能力。我也在整课书 的教学中得到了锻炼,使

12、自己 的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自身得到了发展。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 的学问,它具有极强 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了解所教学生 的学习状况,这里包括学生已经掌握 的知识,所具备 的学习能力,然后针对本班学生 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备课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实践 的过程中自己 的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 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 的质量。这样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才能得以落实,才能让使学生成为真正 的学习主人。课 题翠鸟学 科语 文学 校西城区奋斗小学教师姓名王 彦教材版本人教版职 称 小学高级年 级三年级性 别女学 历大本年 龄 36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