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000167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密度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我的说课过程分为: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一、 教材分析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也为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 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过程与方

2、法目标: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三、 教学重点: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四、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20m、30m的正方体木块。(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我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进行

3、实验探究活动。(三)教法、学法 教 法:实验法、讲解法等学 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新知学习。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同样大小(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等,再根据教材想想做做中提出的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通过称量结果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实验

4、:1、出示天平、砝码三套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名学生上台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并请其余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设计意图: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2、根据教材安排,长度的测量在后面将专门学习,让学生通过体积的计算,知道这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2、 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再出示体积为10m、20m、30m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分成两半,体积分成两半,物质的量也分成两半;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5、成正比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究的欲望。)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新课标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要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探究的下一步。2、 设计实验: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3、 实验验证:请三名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其余同学观察思考,及时提出实验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项,教师加以指导。同时请其余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设计意图: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并知道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时正比例函数图像即可。并培

6、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4、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自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设计意图: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是中考能力题中最难的部分,平时多加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第三环节:新知学习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在两次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就能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用一个新的名词来表示:那就是

7、密度。此处由教师讲解引出。(板书课题密度)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性质上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然后教师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一杯水倒出一半,剩下水的密度怎样变化?3、教师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m/v 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m=v 和v=m/4、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1103Kg/m5、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的意义是:1m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

8、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稳定和完善。)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总结:在实验探究时大家应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回顾总结)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引导他们学习新知,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发现,亲身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由抽象到生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充分体验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板书设计: 密 度 1、密度定义: 2、密度的公式: 单位: 换算关系: 3、密度的物理意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