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 》作业考核试题[离线作业]

上传人:哼**** 文档编号:93979876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 》作业考核试题[离线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 》作业考核试题[离线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心理学 》作业考核试题[离线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考核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幼儿期 D、学龄期2、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B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3、一个5岁三个月的幼儿说:“我想画小猫咪、小花,还想画人”她基本上按所说的去画了。说明她的想象是( B ) A、仍以无意想象为主 B、有计划的,但内容零碎,缺乏组织 C、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D、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4、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C ) 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语词5、儿童最初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 D

2、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出声的笑 C、不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C )。A、皮亚杰认为智慧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其本质就是适应 B、同化是主体将客体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丰富和加强以适应环境 C、皮亚杰认为真正对思维发展起作用的是数理逻辑经验,其来源于物体本身 D、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决定儿童智慧发展的内部动力7 幼儿园教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C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C、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8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D )。

3、A、神经活动参与 C、手与脚的协调 B、口腔与手的协调 D、眼手协调9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 )。 A、动作 B、记忆 C、注意 D、口头语言10、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 B )。 A、同情 B、移情 C、分享 D、合作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把头一朝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驱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

4、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到“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充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完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于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高。2、 简述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答: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活动范围的扩大,逐渐出现有意注意。4-6罗的幼儿,开始岀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

5、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所以不要以为这些孩子得了多动症。3、简述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早期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2)儿童自身的身心特征:首先,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以及姓名,影响着儿童被同伴选择和接受的程度;其次,儿童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

6、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三、论述题(共20分)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答: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 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 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

7、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 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

8、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 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四、材料

9、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着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1) 请分析兰兰的画画行为反映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 1)兰兰的绘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2)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2)促进

10、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2. 试结合感知觉规律分析下面这位教师的教育行为。 幼儿园小班,故事教学活动:鲤鱼上钩。为帮助幼儿理解鲤鱼上钩的原因,能更好地理解故事,老师制作了一张抽拉式投影片。画面内容:淡淡的蓝色的河水;几条灰色的、只有大致轮廓的小鱼;淡蓝的水草,也只是一般轮廓;一只红、黄相间的鲜艳的大鲤鱼,其会移动;一只带线的鱼钩挂着一条小蚯蚓(会移动)。老师边讲故事,边根据故事情节操作投影片。老师边说故事,边操作投影片:“一条鲤鱼在水里游(老师移动鲤鱼,然后出现挂有蚯蚓的小钩子),看见一条蚯蚓挂在小钩上,蚯蚓肉很香,鲤鱼馋得要命,张开大嘴连蚯蚓带钩子一块吞了进去,糟糕,嘴巴被钩住了,它挣扎着想逃掉(鲤鱼带动鱼钩一起游动),但是被钩子拉出水面(鱼钩和鲤鱼拉出水面),让钓鱼人捉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