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97000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1(2011滨州质检)始终牵挂着福建连氏宗亲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近日欣然为大田县魁城村“连氏龙井大宗祠”题匾(如右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族谱实际上和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2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3(2011广州联考)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同姓诸侯之间具有()君臣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等级从属关系 兄终弟及的关系A B C D4 “良夜颐

2、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中体现出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5 易经中载:“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男尊女卑观念形成国与家的紧密结合强调长幼尊卑观念注重家庭成员的平等与和睦相处A B C D6有论者称,虽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实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B建立

3、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开创重农抑商的经济体制 D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7周朝时,今安徽地界为皖国,山称皖山,水为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假如你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皖国任国君,你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A定期向周王朝觐 B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C跟随周天子打仗 D继承周天子的位置8观察右图,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中得出()A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B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D太尉掌管军事 9(2011济南模拟)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4、( 康熙 ) 四人而已。 ”其中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10(2011济南模拟)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期()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的思想出现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11(2011蚌埠模拟)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他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

5、更好的权力交接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12王夫之曾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难能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治理国家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3 汉书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材料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措施()A设置外朝 B设置刺史 C推恩令 D酎金夺爵14(2011潍坊模拟)历史学家钱穆说:“皇

6、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15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D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16(2011沈阳模拟)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

7、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17(2011泰兴模拟)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C以儒家思想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D皇帝和高官主持的考试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18(2011温州模拟)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

8、,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20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大臣们面见皇帝时礼仪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皇帝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21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

9、,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 ,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22(2011河源模拟)下列历史探究课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 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23.右图是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 。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A B C D24

10、(2011泉州模拟)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解析: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给出的信息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立大学士,但大学士与元代的宰相相比大不相同,没有实权。25古代童谣唱道:“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的弊端 B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C魏晋时

11、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26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唐朝27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 “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28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禅

12、让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29 有位学者把 17世纪 40年代中英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明朝崇祯帝 英国查理一世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302007 年 1月 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该材料反映出( )A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3、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分封制曾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个小题,13 题 23分,14 题 17分,共 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 2: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 3: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 职 位 基本职权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

14、年间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 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 分)(2)根据材料 2,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8分)(4)你怎么理解材料 4中黄宗羲的观点?(3 分)32余秋雨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