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序类文言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960210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序类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赠序类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赠序类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赠序类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赠序类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赠序类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序类文言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赠序类文言文一、明确赠序是古代散文的重要文体。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还有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梅圣俞诗集序,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等。1、写在作品前面的称为“前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写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2、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如史

2、记太史公自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是议论文。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赠序”始于唐初,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如: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送石处士序,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取“赠人以言”之义,是

3、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以情感为主,有专属之对象,故其内容固可无所不包,其起结则不离送别之意,故往往特重形式,讲究章法,除写送别之外,文境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明确观点古代送别各以诗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后来,凡是惜别赠予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阅读赠序类文言文,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外,还应掌握一些赠序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古人在赠序中,除叙友谊、道别情外,还阐述主张,议论时事,咏怀抱负,劝诫德行等,有的赠序甚至是作者不平则鸣的表现。

4、因此,在阅读赠序类文言文时,首先要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进行分析。作者在文中对某事物或赞颂或批评,或喜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这种观点态度的表达,或明示,让人一目了然;或暗示,取譬设喻,含蓄委婉;或集中议论;或散见于字里行间,学生只有认真辨别、筛选,才能掌握。要对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思想与主题,二是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作者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文章运用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等,这些都可以辅助学生对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在赠序类文言文中,作者有可能会引用

5、别人的一些看法,也可能会批驳别人的一些观点。因此,要注意区分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二)、把握主旨赠序类文言文的内容或议论现实政治,或抒发内心感慨,或阐述文学主张,它是作者经过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思想结晶,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思想的表现。把握赠序类文言文的主旨,必须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并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倾注其中的情感,抓住本质进行概括。把握作品的主旨,首先要抓住关键。赠序类文言文在表现手法上往往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文中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内心的情感,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文眼”更是作者

6、思想感情的凝聚点,是探索文章主旨的窗口。(三)、赏析技巧唐宋以来的文学大家,写过不少赠序,大都是叙事、说理兼有抒情的散文名篇,蕴涵着较高的文学价值。赠序类文言文的写作往往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运用自如,灵活多变。阅读时,学生不仅要弄清作者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还要看其是否有益于表现主题,是否收到了鲜明、生动、突出的效果,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理解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意。【例题演练】1.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共13分)送杨寘序欧阳修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

7、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心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

8、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31本文题为“送杨寘序”,“序”的意思是。(1分)32第段运用了不少比喻,其中(1)“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写出了琴声的;(2)“如怨夫寡妇之叹息”,写出琴声的;(3)“(如)雌雄雍雍之相鸣”,写出琴声的。(3分)3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欧阳修曾因退职闲居而患抑郁症,后来他常听友人弹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B.弹琴作为一种技艺,微不足道;但等到好琴师来,能弹出多种妙音,表达多种感情。C.琴声同论语、易、诗等儒家经典一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作用。D.杨寘身体多病,又遭贬官,心情抑郁,所以作者写本文劝慰他要“平其心以养其疾”。

9、34纵观全文,简述“琴”在行文中的作用。(3分) 35本文较多地运用整句与散句相结合的句式。请从高中教材的一篇文言文中举出运用同样句式的例子,并简述其好处。(3分) 2.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题目。莫能名斋记杨简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江山。西望钱水,玉洁如镜,茂林奇峰,楼观辉月,烟霭翠蒙,模写不可,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湖山。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

10、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于是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谓实识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言,无一可以称此,又岂惟简莫能名,正恐尽万古明智绝识之士,竭意悉虑,穷日夜之力,终莫能名。于是榜曰莫能名斋。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斋之南,高松抚疏,微风过之,萧然有声,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东,洪涛驾风,怒号翻空,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西,湖光翠迷,云飞鸟啼,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北与其麓,鳞比万屋,人物往复,啾啾碌碌,是能名吾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说之无常?简曰:常。22、第段加点的“是”指代哪三方面内容,请用文

11、中三个字概括、。(3分)2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得屋于宝莲山之巅于是榜曰莫能名斋B、穷理窟之幽微何其立说之无常C、不则事理两融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D、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萧然有声24、对第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定不能说真正认识了江山。B、关键是不能说真正懂得了江山。C、一定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D、关键是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25、从整句运用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联系全文分析文末“常”的道理。(3分) 3.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荷塘诗集序姚鼐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

12、,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节,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舍而仅谓之一诗人耳,此数君子岂所甘哉?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君以累世同居义门之子,负刚劲之气,兼治烦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踬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诗,政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

13、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迨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于识,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为诗者,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欤!【注】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义门:仁义之门。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治烦:指治理政事。22.从全文看,作者强调对创作的重要作用。(2分)23.第段画线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是_(2分)24.对“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但诗清雅逸人,显现出胸中高洁、光明的情操,而且没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这一点和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