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945298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的是论语为政篇九,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先看一下这句话里几处比较难以理解的词义,1.回:指颜回; 2.言:传授,教授;3.不违:不生疑问,一力信受;4.退:下课,放学;5.省:观察;6.私:独处,这里指独自钻研和自我实践。这是孔子对其弟子-颜回的一句评价。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其生平,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里只对颜回在孔子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略作思考。孔子弟子三千,传世72贤,更精进者十人,谓之“孔门十哲”,而十哲之中,与孔子感情最好,最亲密者有三:子贡,子路,颜回。其中,子贡善

2、于雄辩,办事通达,曾孤身出使五国,纵横捭阖,以一己之力,使鲁国免于战乱,所至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且经商有道,端木遗风泽被后人,乃治世之才,社稷之器。孔子之名布于天下,子贡居功至伟。 子路为人爽直勇武,重情讲信,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子的贴身保镖,一生忠于孔子,忠勇至孝,坦荡磊落。颜回呢,一生贫兮兮,饿兮兮,没吃上几顿像样的饱饭,住在小胡同里,穷得叮当响,29岁白了少年头, 40岁时就贫病交加死去。但孔子最看重、最喜欢的弟子,却正是颜回。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当颜回去世时,年逾古稀,不知经历了多少人生风雨的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论语记载为,颜回死,子哭之恸

3、,悲呼:“天丧予”-“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啊!”这个颜回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其得以超越子贡、子路这样的杰出好青年,令孔圣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如此看重呢?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话,或许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这是非常有画面感的一句话,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同时,完全可以想象出这句话描述的情景。孔子给颜回讲课,颜回呢,既不像子贡那样与他交流探讨,也不像子路那样时时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而是默而识之,恭敬领受,从来没有半句质疑,只是恭敬的望着孔子,一点其他的反应也没有。以至于孔老夫子开始怀疑,颜回是不是没听懂啊,颜回是不是脑子不太灵光啊。孔老师很郁闷,于是下课后留心观察颜回,结果发现颜回所言所行,与自己讲给他的

4、道理完全一致,甚至能够活学活用,进一步推广发挥,这时孔子明白了,颜回的静默不是昏聩无知无话可说,而是真正心领神会,没有疑问而不必发问。于是惊喜地感叹道,颜回他并不笨啊!仔细回味这个场景,我们能够发现颜回的两点不凡之处。一是,颜回能够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因为理解,所以不语,不违。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加深对颜回这个不凡之处的理解,孔子家语中记载,陈国与蔡国曾把孔子师生百余人困在野外,断粮七日,孔子很是烦恼忧愁。于是就叫来自己的爱徒,对他们说出了内心的困惑,第一个召唤来的是子路,孔子说: 我不是犀牛老虎那样的野兽,为什么要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我的道难道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啊?”

5、子路回答说:“君子是不会被什么东西困扰的,是因为老师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还不信任我们,是因为老师的智慧还不够吧。”孔子驳斥道:“子由啊,仁德就一定被人相信?那么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在首阳山上;有智慧就一定会被任用?那么比干就不会被剖心;忠心的人必定会有好报?那么关龙逄就不会被杀;忠言劝谏一定会被采纳?那么伍子胥就不会被迫自杀。君子学识渊博深谋远虑可偏逢时运不济的人多了,何止是我呢!”于是子路退下,孔子又叫来子贡,问了同样的问题。子贡说:“老师您的道实在博大,因此天下容不下您,您何不把您的道降低一些呢?”孔子说:“子贡啊,好的农夫种庄稼也不一定会收获;好的工匠做东西也不一定能顺遂每个人的意愿;

6、君子的政治主张别人也不一定能采纳。不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而要求别人能采纳,这说明你的志向不远大,思想不深远啊。” 子路、子贡的回答孔子都不满意,最后,颜回来了,颜回是这样回答孔子的:“老师的学术思想盛大高远至极,因此天下人没有几个具备相应的器识能够见容的。虽然如此,您还是竭力推行。世人不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您何必为此忧虑呢?不被采纳才看出您是君子啊。”从这一段就可以看出,颜回和子路、子贡的不同。我们以后人的眼光看,孔子的学说不容与当世,注定不会成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坚持自己的理想何其之难!子路怀疑孔子的学说,子贡则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标准,只有颜回坚定地支持了孔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孔子当

7、时的心情,在世人都怀疑他时候,在他面临最艰难处境的时候,有人理解和支持是多大的欣慰啊!所以听到颜回的回答,孔子十分开心,对颜回说, “你说得太对了!如果你要有钱,我就给你打工去!”颜回的第二个不凡之处,在于他的讷言敏行。颜回学道不发一语,看起来好象愚笨的样子,但他却能够真正地理解老师的精神,更可贵的是,理解后,他能把老师的教授内容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恰到好处地发挥老师教导的精义,真正做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让我们想起武侠世界的高手,如果说,忠勇耿直的子路是一位手持大刀的武者,霸气外漏,孔武有力,但总少那么了点儒雅君子的味道;精明强干的子贡是一名腰佩宝剑的侠士,与人交锋,宝剑出匣,锋芒闪耀,

8、犀利无双,但仍需要倚仗宝剑这等器物;而静默着的颜回,却是真正的世外高人,不轻易出手,更不轻易开口,心念所到,草木皆可为所用。老子有句名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苏东坡补充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颜回的静默,正是一个大智若愚的生动形象。孔子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理论被人真正理解、继承并发扬,而且这个人不浮夸,不邀功,踏踏实实,躬身践行,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呢?如此看来,孔子最看重颜回也就不难以理解了。而借由孔子对颜回的赞誉,本篇向我们传达了为政的一些道理。颜回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真正理解孔子的教诲,并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实践,将老师的意图直接体现在生活中。为政也是如此,为政者要认真执行上级的正确决策,理解领导意图,并让领导的意图在工作中得以实现,这是为政者主要的责任之一。另外,孔子也是希望为政者能如颜回一般,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十个计划不如一个完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一言以蔽之,颜回所行之精义,为政大道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