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技师上岗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938204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ct技师上岗证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ct技师上岗证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ct技师上岗证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ct技师上岗证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ct技师上岗证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ct技师上岗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ct技师上岗证(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CT技师上岗证历年真题及其答案(05、07、09、11、12)1、哪项X线检查能满足可变动患者的体位,采取不同方向观察;可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能即可作出初步结论 A.透视 B.摄影 C.造影 D.CT E.MRI2、不包括在X线检查项目内的是 A.X线透视 B.X线摄影 C.X线造影检查 D.X线特殊造影检查 E.MRI扫描3、腹部X线摄影能够显示肾轮廓的原因,是与_有关 A.尿 B.空气 C.血液 D.肌肉 E.脂肪4、直接吸收散射线的设备是 A.铅板 B.滤过板 C.增感屏 D.滤线器 E.滤线栅5、关于滤线栅栅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栅条高度与栅条间隔之比 B.是滤线栅的几何特性之一

2、 C.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的作用越好 D.栅比也称曝光倍数 E.高电压摄影应使用大栅比滤线栅6、滤线栅的栅焦距是 A.间隔物质的顷斜度数 B.从栅面到铅条顷斜会聚点的距离 C.每厘米长度内所含铅条数 D.X线管到栅面选择的距离 E.用线/厘米表示7、有关滤线栅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高栅比栅,患者接受的辐射线大 B.管电压较低的情况下,不宜选用高栅比栅 C.TUBE SIDE朝向X线管 D.聚焦栅不能反置 E.使用交叉栅时,可顷斜X线球管摄影8、适用于软X线摄影的部位是 A.胸部 B.鼻窦 C.乳腺 D.腹部 E.髂骨9、摄影体位的命名原则不包括 A.根据中心线与被照体入射关系命名 B.根据

3、中心线与病灶的入射关系命名 C.根据被照体与胶片的位置关系命名 D.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命名 E.根据发明人名字命名10、身体与摄影床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应称为 A.摄影方向 B.摄影体位 C.摄影位置 D.摄影方位 E.摄影姿势11、成年男性甲状软骨后方正对 A.第2颈椎 B.第3颈椎 C.第4颈椎 D.第5颈椎 E.第6颈椎12、膈上肋骨正位摄影,呼吸方式为 A.平静呼吸 B.深呼气后屏气 C.深吸气后屏气 D.平静呼吸下屏气 E.深吸气后深呼气屏气13、常用于跟骨刺检查的位置是 A.一侧足侧位 B.双侧跟骨侧位 C.足正位 D.足内斜位 E.足外斜位14、胆系造影的禁忌症不包括

4、A.肝炎及肝硬化 B.急性胆系感染 C.胆系肿瘤及囊肿 D.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E.严重的甲状腺机能亢进15、对比剂碘番酸适用于 A.双重造影 B.逆行肾盂造影 C.静脉肾盂造影D.口服胆囊造影 E.静脉胆囊造影16、口服胆系造影碘番酸的常规剂量应是 A.3g B.4g C.5g D.6g E.7g17、关于静脉胆系造影摄影体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B.左侧腹抬高 C.人体冠状面与台面约呈20。 D.右侧腹抬高 E.中心线通过胆囊三角区垂直入射18、静脉胆系摄影第二、三张照片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 A.5分、10分 B.10分、15分 C.15分、20分 D.20分、40分 E.

5、30分、60分19、大计量静脉肾盂造影的禁忌症不包括 A.严重的心血管疾患 B.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C.腹部有巨大肿块者 D.骨髓瘤合并肾衰竭 E.碘过敏试验阳性者20、有关静脉肾盂造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腹部不能压迫者可取头低足高位 B.过于肥胖者对比剂要加倍 C.肾下垂患者应加摄立位片 D.造影照片要显示出肾上腺 E.疑异位肾者应使用大规格胶片21、静脉肾盂造影时疑有肾下垂时应加摄 A.腹部仰卧前后位片 B.腹部仰卧斜位片 C.腹部侧卧侧位片 D.腹部站立前后位片 E.腹部仰卧后前位片22、一般乳腺矢状面解剖上端、下端分别在 A.上端在第一肋,下端在第七肋水平 B.上端在第二肋,下端在第六

6、肋水平 C.上端在第三肋,下端在第六肋水平 D.上端在第三肋,下端在第五肋水平 E.上端在第四肋,下端在第六肋水平 23、左乳腺时钟7点的位置,相当于哪一象限 A.上外象限 B.上内象限 C.下内象限 D.下外象限 E.内外象限24、乳腺摄影,“CC”英文缩写代表的体位是 A.侧位 B.夸大位 C.轴位 D.放大位 E.内外侧斜位25、与体层面厚度无关的因素是 A.照射角 B.层间距 C.管电压 D.球管焦点面积 E.被照体组织密度26、体层摄影中选择层间距大小的依据是 A.被照体厚度 B.被照体密度 C.被检病灶大小 D.照射角大小 E.体层面深度27、外伤行脑CT检查时不能发现 A.颅内血

7、肿 B.皮下血肿 C.颅底骨折 D.下颌骨骨折 E.脑挫裂伤28、亚急性脑外伤行CT增强扫描是为了发现 A.皮下血肿 B.颅底血肿 C.等密度血肿 D.脑出血 E.脑挫裂伤29、婴幼儿行CT检查前为了镇静可口服水合氯醛,其用量为 A.1015mg/kg B.2025mg/kg C.3035mg/kg D.5075mg/kg E.8085mg/kg30、听眦线是 A.外耳孔与外眼眦的连线 B.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 C.外耳孔与眉上缘中点的连线 D.外耳孔上缘与鼻翼的连线 E.外耳孔上缘与眶上缘连线31、听眉线是 A.外耳孔与外眼眦的连线 B.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连线 C.外耳孔与眉间连线 D.

8、外耳孔上缘与鼻翼连线 E.外耳孔上缘与眶上缘连线32、听眦线与听眶线之间的夹角 A.9B.12 C.15 D.18 E.2033、与解剖学水平线平行的基线是 A.听眶线 B.听眦线 C.听眉线 D.听鼻线 E.耳垂直线34、颅脑横断面CT扫描时不必包括的结构为 A.颞叶底部 B.蝶鞍 C.上颌窦 D.第四脑室 E.小脑下部35、CT检查不需摄骨窗位的是 A.颅脑外伤 B.颅骨病变 C.内听道病变 D.脑萎缩 E.眼眶肿瘤36、眼眶的CT检查常采用听眦线作为扫描基线的原因是 A.病人体位较舒适 B.显示视神经及眼外肌较好 C.能确定病变与眶底的关系 D.需要时可扩大扫描范围 E.有利用眼外诸肌肉

9、的显示37、不需要做眼部增强扫描的是 A.眶内肿瘤 B.血管性疾病 C.可疑病变向眶外侵犯 D.球内异物 E.血管瘤38、眼部CT增强后单期扫描的延迟时间为 A.20秒 B.30秒 C.40秒 D.50秒 E.60秒39、耳部CT横断面扫描采用的两条基线是 A.听眦线 听眶线 B.听眦线 听眉线 C.听眶线 听眉线 D.听鼻线 听眦线 E.听鼻线 听眉线40、耳部以听眉线为基线横断扫描时于水平半规管层面不能显示的结构是A.后半规管 B.内耳道 C.外耳道D.鼓窦E.鼓窦入口41、耳部图像的骨窗窗宽、窗位是 A., B., C., D., E.,42、不属于喉部及颈部检查适应症的是A.颈部肿块B

10、.甲状腺病变C.咽喉部肿瘤D.慢性咽炎E.颈部血管栓塞43、成年人咽喉界于 A.第4、5颈椎至第6颈椎之间 B.第4、5颈椎至第7颈椎之间 C.第4、5颈椎至第1胸椎之间 D.第3颈椎至第6胸椎之间 E.第3颈椎至第1胸椎之间 44、CT检查肺窗宽窗的窗宽和窗位分别是 A.15002000,C-350-500 B.13501500,C-350-500 C.13501500,C-600-800 D.W600800 C-600 E.350500 C355045、能同时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总静脉和双侧锁骨下动脉的平面是 A.胸锁关节平面 B.胸骨切迹平面 C.主动脉弓平面 D.主动脉窗平面 E.

11、主动脉弓下平面46、为了减少辐射剂量,胸部CT增强前的平面可作 A.动态扫描 B.病灶部位局部扫描 C.薄层扫描 D.重叠扫描 E.高分辨率扫描47、婴幼儿胸部CT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A.0.3ml B.0.8ml C.1.0ml D.1.5ml E.2.0ml48、上腹部CT检查不能明确肝内感染性病灶的 A.部位 B.范围 C.大小 D.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E.感染菌种49、对可疑胆道结石的患者行上腹部CT扫描可采取 A.增强扫描 B.动态扫描 C.扫描前口服阴性对比剂 D.扫描前口服泛影葡胺 E.增强后作延迟扫描50、常规肝脏CT扫描时其层厚、层距分别为 A.5mm5mm B

12、.5mm10mm C.10mm10mm D.10mm5mm E.15mm20mm51、重点观察胆囊时,其CT扫描层厚、层距应为 A.5mm5mm B.5mm10mm C.10mm10mm D.10mm5mm E.15mm20mm52、肝脏CT增强扫描其对比剂用量为 A.3050ml B.6070ml C.80100ml D.120150ml E.180200ml53、常规胰腺CT扫描时其层厚、层距分别为 A.5mm5mm B.5mm10mm C.10mm10mm D.10mm5mm E.15mm20mm54、CT检查,对缺少脂肪衬托的胰腺可调整窗宽至 A.150200HU B.205300HU

13、 C.350400HU D.500550 E.550600HU55、增强后延迟扫描有利于观察肾盂和肾盂内占位,其延迟时间为 A.60秒 B.90秒 C.120秒 D.240秒 E.300秒56、腹膜后腔扫描前需口服含碘对比剂,其总量为 A.500ml B.600ml C.700ml D.800ml E.1000ml57、盆腔CT检查需分5次口服稀释的对比剂,每次用量为 A.50ml B.100ml C.300ml D.500ml E.750ml58、颈椎间盘CT扫描的层厚、层距常规为 A.10mm10mm B.8mm8mm C.5mm5mm D.23mm23mm E.1mm1mm59、腰椎椎间

14、盘横断CT扫描前的定位像常规采用 A.正位 B.侧位 C.左前斜位 D.右前斜位 E.右后斜位60、不是颅内动脉CTA适应症的是 A.颅内动脉瘤 B.动静脉畸形 C.脑膜瘤 D.胶质瘤 E.颅内感染61、颅内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的注射流率为 A.1.01.5ml B.2.02.5ml C.3.03.5ml D.4.04.5ml E.5.05.5ml62、颅内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10秒 B.1520秒 C.2530秒 D.3540秒 E.4550秒63、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的注射流率是 A.1.5ml/s B.2.02.5ml/s C.3.04.5ml/s D.5.05.5ml/s E.6.0ml/s64、冠状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秒 B.10秒 C.1235秒 D.4045秒 E. 50秒65、为了观察冠状动脉的细小分支,冠状动脉CTA要求重建间距小于或等于层厚的 A.10 B.30 C.50 D.80 E.10066、主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的注射流率是 A.1.5ml/s B.2.0ml/s C.3.0ml/s D.4.0ml/s E.5.0ml/s67、主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秒 B.10秒 C.1525秒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