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934682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发展中小城市 B.城乡发展一体化 C.发展农村经济 D.乡村发展一体化 3.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省义务教育发展

2、的战略性任务是( ) A.大力发展义务教育 B.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 C.稳步发展义务教育 D.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4.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是( )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5.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 ) A.杜威 B.赞科夫 C.布鲁纳 D.苏霍姆林斯基 6.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的作用是( ) A.物质前提 B.内部动力 C.主导作用 D.外部动力 7.“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目的 8.“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3、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9.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 B.输送运动员 C.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 D.增强学生体质 10.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团队活动 B.课外、校外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1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 ) A.学生学的活动 B.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C.教师教的活动 D.传授知识的活动 12.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把课上好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级活动 13.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 ) A.感知 B.应用 C.理解 D.

4、巩固 14.教师板书设计时利用色彩对比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一做法运用了感知的(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5.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是(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6.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存在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短暂时期是( ) A.关键期 B.成熟期 C.青春期 D.发展期 17.根据心理学规律,当学生面对重要考试时教师应使其紧张和焦虑程度控制在( ) A.较高水平 B.较低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18.根据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将心理辅导分为调适性辅导和( ) A.发展性辅导 B.小组性辅导 C

5、.整体性辅导 D.个别性辅导 19.下列选项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 ) A.标本 B.挂图 C.网络教室 D.模型 2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问题的不同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解决,这是( ) A.知识经验 B.定势 C.问题表征 D.心理准备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 ) 2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 ( )

6、 24.教师高雅的生活情趣由物质条件所决定。( )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 ) 26.中小学教师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 27.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强调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 28.班级物质文化体现在教室墙壁的名言警句、海报、班级舆论以及班风等方面。 () 29.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 30.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课外活动。( ) 31.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32.运用实际锻炼法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 ) 33

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体现了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 ( ) 3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新型教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 35.与学校相比,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更重要的场所。( ) 36.对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越差。( ) 37.教师教学时需要配合使用正例和反例,学生年龄越小越应该多用反例。( ) 38.儿童期的智力已经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 ) 39.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中,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 ) 40.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人的学习策略之一。( )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8、 41.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刘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同学还穿着单鞋。下课后,她就把这几个同学叫到一起,询问了同学们的鞋码。中午,她顾不上吃饭,骑上自行车到镇上给这几个同学一人买了一双棉鞋。四年来,刘老师资助了26个学生,这些学生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在刘老师教的班里就有几个女孩因家长不支持而将要辍学。刘老师知道后,就主动到这几个学生家中,多次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明白受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家庭应当承担的责任,最终留住了这几个女生。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42.某物理老师在教轮轴一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的

9、力气大。他故意挑选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先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输了。接着,老师又拿出一个啤酒瓶,请这两位同学再比一比。男同学捏住瓶子的颈口部分,女同学握住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老师顺势说道:“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老师就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请运用有关的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43.请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调控课堂气氛。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5分) 44.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一节课的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

10、学材料: 某版本品德与社会编排了“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主题单元,其中一节是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主要内容如下: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比如,体育比赛失败了;一个愿望未实现;做错事情受到了批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可是,你知道吗?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挫折和失败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经历。 美国一位著名的电影演员,在他最初尝试做电影演员时,曾遭遇到了无数次的拒绝。但他不气馁,他知道,失败一定是有原因的。每一次被拒绝,他就认真反省,再寻求机会。后来,他又尝试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恳求当演员。 在他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一位曾拒绝了

11、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不过,先拍一集,让你当主角,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就断了这个念头吧。” 幸运之神终于对他露出了笑脸。他成功了,并创下了当时全美国最高收视纪录! 学生情况: 教学对象为某农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设计要求: (1)请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本课的教学方法; (3)请简述本课的教学过程。 六、作文题(本大题共40分) 45.请阅读下面的歌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

12、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2.B【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3.D【解析】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13、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4.C【解析】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5.D【解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6.B【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D【解析】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8.C【解析】“学不躐等”“

14、不陵节而施”均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9.D【解析】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10.C【解析】我国学校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1.B【解析】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统一。 12.C【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3.B【解析】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使理论联系实际。 14.A【解

15、析】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强度低但较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15.C【解析】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 16.A【解析】所谓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研究认为,关键期既包括有机体需要刺激的时期,也包括有机体对某种刺激最脆弱的时期。因此,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最佳期。 17.C【解析】当学生面对重要考试时,教师应使其紧张和焦虑程度控制在中等水平最为有效。 18.A【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19.C【解析】略。 2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问题的表征。 二、判断题 21.【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解析】略。 23.【解析】题干描述的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 24.【解析】教师高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