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92611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创新教学初探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从萌发创新、学习创新、引导创新、锻炼创新、勇于创新等方面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创新教学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而人才素质的高低则表现在创新能力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要把我们国家建设为创新型国家,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

2、重视创新教育。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我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创造宽松的和谐教学氛围萌发创新实现“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化学教学改革要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化,改过去的“一言堂”为现在的“群言堂” ,以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生态氛围。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学生成绩好坏, 一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我们打破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走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尽力做到为学生

3、服务,乐于倾听的见解,善于捕捉其闪光点,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教训。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为本,高度尊重和信任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幻想和辩论,保护学生的创新冲动、创新激情、创新意识,给他们创新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与老师交流,其结果往往有意外的惊喜。在课堂上高度评价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敢于不畏权威的批判性思维和富有创意的见解。教学民主化旨在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从而形成培养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 。也只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彰显,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二、

4、利用化学史学习创新将化学史渗透到新课程改革中的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师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科学家的“趣闻”和发现史,可以培养学生仰慕科学家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创造精神,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在学习空气成分的教学中,我介绍了发现稀有气体的故事。1892 年,英国化学家雷利采用两种方法制取氮气,并测得其密度 的大小仅在第三位小数上出现差异。但是他并没有放过这细微的差别,通过两年的钻研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后来和朋友拉姆赛共同努力,终于发现了一种未知的气体氩气。此故事启迪我们,尊重实验事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去创新,创新并不是浮云,对于

5、树立学生创新意识的效果是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有关分子原子知识时,介绍素有“近代化学之父”美誉之称的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为化学学科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卢瑟夫敢于怀疑道尔顿的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通过实验后,提出了原子的核型学说。教育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要大胆质疑,敢于批判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介绍了凯库勒“梦”出苯分子环状结构的故事,他之所以“夜有所梦” “夜有所得” ,主要是因为他“日有所思” ,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创新的灵感来自长期的研究铺垫,苦思冥想,来自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教师还可以搜集当今化学前沿科学的研究和面临的困惑以及我国化学工作者对化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6、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化学学科造福人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勤奋学习。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创新创新是学生的一项自主性活动,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巧妙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平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去发现问题,组织一些探究活动去分析和解决它们;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深挖教材内含,创设引起学生思维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境,由于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可探究性和发散性,驱使学生去猜想,调动各方力量去求证,在获得合理的解释过程中,学生的

7、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学案例 1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这一节中,我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h=-483.6kj2h2(g)+o2(g)=2h2o(l)h=-571.6kj比较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产生的热效应不同?学生得出是因为产物的状态不同导致相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不同。教师再进一步追问,热效应数值为何不同?学生积极思维后,教师穷追不舍:h2o(g)= h2o(l),这个变化的热效应是多少?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发散,去求异,以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案例 2在必修二学习中,关于

8、 al(oh)3 的制备学生认为“al(oh)3 必须用可溶性铝盐和弱碱(一水合氨)反应制取,不可 用强碱” 。其实,这种看法是值得探讨的。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实验进行教学。问题 1:在分别盛有少量 al2(so4)3 溶液的两只试管中,分别往其中滴加氨水和 naoh 溶液,继续滴入,将会出现什么现象。问题 2:在分别盛有少量氨水和 naoh 溶液的两只试管中,分别往其中滴加 al2(so4)3 溶液,继续滴入,将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跃跃欲试,于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分组实验去探究,其结果让学生大吃一惊,得出结论:“用

9、铝盐和强碱反应可以制取 al(oh)3,但必须注意试剂的滴加顺序” 。为什么呢?设置问题的悬念,为学习“盐类的水解”埋下伏笔。另外,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问题的灵活性和难度,可以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四、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锻炼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熟悉,突破教材的束缚,奇思妙想,寻求达到实验目的的最佳路径。因此,实验创新是化学创新教学的主渠道。教学案例 3根据实验原理和

10、所给仪器的功能,在实验装置上寻 求创新,要求学生运用所给条件,做出合理的变换和组合,这就要求学生思维的角度多样化,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合理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让学生选择下列仪器:烧杯、试管、普通漏斗、干燥管、带开关及导管的单孔塞子、铁架台等,设计一个可以随即关停的制取氢气简易发生装置。当学生完成设计后,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如果不限制仪器,设计出类似的发生装置。教学案例 4又如测定氢气的体积,怎么设计装置?根据这个装置能否测定 co2 的体积?为什么?如果就用此装置,怎样改进?同学们积极讨论,集思广益得出如下方案:在水面上铺一层油后排水;排 nahco3 的

11、饱和溶液;排强酸溶液;排某些有机溶剂。如此训练,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思维品质得到良好的锻炼,创新能力势必得到大大提升。五、开展科技活动勇于创新学生在活动课中,自由地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去发现新的奥秘,从中受到激励和启迪,产生创新冲动、创新意识、创新激情,训练创新能力。如:学生制作的天然指示剂活动中,得到的指示剂可谓五花八门,拿着自己的制作成果去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并且领悟出指示剂本身也是一种酸或碱。又如:在学习原电池一节时,鼓励学生回家自制“原电池” 。学生兴致极高,搜集各种 信息和处理信息。结果在上第二次化学课时,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纷纷展示自己奇妙的音乐卡,有苹果的、有梨子的、还有番茄的,

12、有一个学生还带来了他用物理知识制作的“水电池” ,让晶体二极管发光,真是精彩无限!在活动课中,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实践的无穷魅力和成就感,培养了创新精神。开展研究型学习,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合作完成实验,写出化学实验论文,整个过程中活动空间和工作量大,创意的火花和思维的深度得到有效锻炼,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另外推荐学生阅读科普材料,组织参观化工企业,观看科普影视片,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化学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和化学为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增进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其热爱化学,憧憬化学的美好未来,激励他们勇于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想别人所不能想,实际上是一种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看

13、问题的角度不同。化学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课堂生态氛围,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符合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教学是一个永恒发展的课题,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做法,有 待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提高。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李宜勤.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3白建娥.浅谈化学史故事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42.4房喻.再造化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