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营养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923357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系统疾营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心血管系统疾营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心血管系统疾营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心血管系统疾营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心血管系统疾营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系统疾营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系统疾营养(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营养 (241页),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同人类历史的发展相联系的。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他们所摄取的都是未经加工的天然食物,营养成分相对平衡。随着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环境(包括饮食)的改变,营养不平衡的现象逐渐发生。一些人可能出现营养过剩,另些人则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这两种极端,加上其他因素,均可导致各种不同的心血管

2、疾病的发生。根据历史资料,古罗马的贵族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其膳食成分与现今西方国家十分接近,已记录这些人中有心绞痛和突然死亡发生。在埃及贵族的干尸中也发现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我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宫室女尸,经现代病理学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尽管如此,本病在古代必竟仍属少数。,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根据晚近资料,美国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脂肪在100g以上,而且主要为动物脂肪,食物胆固醇为400700mg,平均560mg,粗粮的摄入很少,而精糖的消耗量却很高(100g以上)。此外,酒精和食盐的消耗量也很大。总热量摄

3、入过多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造成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Bajusz在指出西方人饮食变化及其带来的危害时,曾引用一句俗语“人们正在用自己的牙齿挖掘自己的坟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所导致的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和肿瘤等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这种情况已引起心脏病学家、营养学家、公众及社会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世界上有十六个关于“饮食脂肪与冠心病”的专家委员会纷纷提出一系列的膳食改革措施。美国国会于1977年提出“饮食脂肪方针”(dietary goal),倡导人

4、们进食更多的谷物,以使复杂的糖摄入量,由原来仅占总热量的28%增加到48%,脂肪的摄入由总热量的40%降至30%,并适当控制动物脂肪与植物油的比例,增加蔬菜和瓜果,限制胆固醇、蔗糖和盐的摄入。,高脂血症,“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逐渐提升,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地抬高。血脂主 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

5、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所有脂蛋白都含有脂质,因此只要脂蛋白过量(高脂蛋白血症),就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看上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血脂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转的,因此高脂血症实际上也可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只是两种不同的提法而已。目前已确定有五种类型的脂蛋白水平异常,即五种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和型,五型中的任何一型脂蛋白代谢异常都会导致某种特定脂蛋白升高。通过判断哪一种脂蛋白的升高,就可以诊断是哪一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的分类 (一)WHO建议将高脂血症分为六型。 (高乳糜微粒血症) CM(乳) 胆固醇正常或偏高、甘油

6、三脂增高(罕见) a(高脂蛋白血症) LDL 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正常(常见) IIb(高前蛋白症) LDL、VLDL 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常见) (阔带型) VLDL 胆固醇明显升高,甘油三脂明显升高(少见) (高前带型) VLDL 胆固醇正常或偏高、甘油三脂明显升高(常见) (高乳,前带型) VLDL, 胆固醇增高,甘油三脂明显升高(少见) IIb型与IV型易混淆,测定LDL-C( LDL-胆固醇)可鉴别, LDL-C 3.65mmol/L( 130mg/dl)时为IIb型 ,否则为。 (二)简易分为3型: 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 (三)按病因可分为2类 原发性

7、高脂血症:先天性或原因不明 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于某种疾病,血脂异常分类 1)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4年10月12日),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营养治疗 (242页),- 去除或控制其可能病因、诱因及其它影响因素: 改善膳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多吃植物蛋白、油类,蔬菜水果以及鱼类。 减轻体重。 加强体育锻炼,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

8、30分钟以上。 戒烟,少量饮酒。控制影响血脂的其它疾病。 已有高血脂症者,尤其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人群,均应定期化验血脂,以期早治。当高血脂症确诊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 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

9、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2002 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27万人)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估计全国有 高血压患者1.6 亿。 与1991 年相比,患 病率增长31,患者 增加7000多万。,然而,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我国高血压防治任务艰巨。,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城市 36.3 17.4 4.2 农村 13.7 5.4 1.2 总计 26.6 12.2 2.9 30.2 24.7 6.1,1991年,2002年,-,卫生部近日公布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据30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亡原因统

10、计,2006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0.4。 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3。 2007-05-08,2004 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00/10 万人,农村为142/10 万人,分别占死亡构成的37%和28%;居死亡原因首位。 我国40 岁17 万人群8 年(123 9191 人

11、-年)随访结果表明,前三位死亡的原因(死亡率/10 万人-年)分别为心脏病(296.3)、恶性肿瘤(293.3)、脑血管病(276.9)。总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一位是高血压,此后是吸烟和缺乏体力活动。心脏病占总死亡的23.1,恶性肿瘤占22.3,脑血管病占21.3。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的44.4%。,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致死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高血压也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若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而且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从而有效保护人民健康,

12、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每年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世界高血压联盟(WHL)确定今年的主题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今年10月8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与世界高血压日相同。卫生部提出从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到10月8日我国第十个高血压日期间,在全国开展“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的宣传教育活动。,膳食与血压密切相关。合理膳食有利于血压调节,有利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相反,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高能量、高脂肪和高盐的膳食,可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脑卒中的5060,心肌梗死的4050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脏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

13、康的重大疾病,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者300万人,每年主要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其中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达366亿元。,(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时间: 2007-04-30,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是: (1)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14、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血压水平的定

15、义和分类,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 8-4-1-5,影响预后的因素(),按危险度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1低危组 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低危组。典型情况下,10年随访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 2中危组 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病人应否给予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间的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典型情况下,该组患者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患者属高血压1级,兼有一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约15%。 3高危组 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但无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属高危组。典型情况下,他们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 4很高危组 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典型情况下,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达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治疗目标:高血压病人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需要治疗所有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