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91796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和创新 考试题(卷)案例分析 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纲是 2001 年 6 月颁布的( ),它规划了 21 世纪( )10 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 )和( ),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 ),而不是( ),它把( )和( )、( )和( )、( ) 和( )同等重要的目标纬度加以阐述。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 )课程、( )课程、( )课程。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 )(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 分)1、过去

2、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 )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 ) A 生活世界 B科学世界2、建立( )的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理念。 A 终结性 B 过程性C 发展性3、此次新课程理念里的培养目标是( ),重在( ),而不仅仅是( )。A 成人 B 整体的人 C 成才三、名词解释(每个 4 分,共 8 分)1、 校本课程:2、 课程资源:四、简答题(共 26 分)1、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什么?(12 分)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 分)3、新课程理念里所讲到的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8 分)媛 2010-7-30 22:44:07五、案例分析:1、“雪化了变成什么

3、?”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诗意。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请用新课程理念分析之。(10 分)2、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研究并撰写论文,黄全愈的儿子当时 8 岁。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一天,二年级的儿子回到家就对父母提出要求,带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因为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这是学校老师给布置的家庭作业。两个小时之后母子二人就从图书馆借回十几本关于蓝鲸知识的参考资料。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和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他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蓝鲸的寿命

4、是 90100 年、蓝鲸的怀孕期是 300330 天、蓝鲸的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 5060 人、蓝鲸的主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进去。后来黄矿岩完成了他的论文:封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以及在蓝鲸前面一惶惶张张逃生的小虾,还有他的名字,论文包括四个小题目: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东西、蓝鲸的非凡之处。试用新课程理念去分析说明此案例,是否在这里只有“论文”才是他的“劳动成果”?结合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分析(10 分) 3、“听课的尴尬”:科技课的内容是“新旧五元人民币的区别”,课前教师在每个学生的座位上各放一张新版、旧版的五元钱人民币。上课了,教师简单地进行导入,学生开

5、始观察了。他们边观察边记录,课堂显得十分沉静。开始交流成果了,第一个学生说了八点区别,第二个学生只讲了四点。老师看着第二个学生,问道:“你记录了这么多,怎么只讲了四点呢?“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讲到的,我就没有重复,只是做了些补充。”老师说:“这样回答问题好”有一个学生平时可能不大公开发言,回答有些紧张,老师耐心地听他讲话,并投以鼓励的目光,这个学生则渐渐地自然起来。一堂课很快结束了,老师表扬每个学生都很认真,都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了知识。结合新课程理念分析上述科技课老师的课;另试从教师职业技能方面分析该教师的成功。(14 分)参考答案:一、填空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

6、程改革纲要、前2、规范、要求、基本要求、最高要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3、国家、地方、学校4、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二、选择1、B、A;2、C;3、B、A、C三、名词解释(略)四、简答题(略)五、案例分析1、培养学生包括想象力在内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论文之外才是他的劳动成果,比如:自我确定论文主题、自己寻找资料、整理资料、写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他的这一过程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特点3、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观察、交流)、教师鼓励、暗媛 2010-7-30 22:45:30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这次课程

7、改革的总纲是2001 年 6 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规划了 21 世纪(前)10 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这次课改力图通过制定标准和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目标,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论述题1、请结合自

8、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

9、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3在代数教学中,我们往往碰到学生计算不过关的问题,你有过什么困惑?你是怎样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答案】学生对题目好像一看就会,一动笔就出错,对此教师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数感和符号感的意识,只会机械的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缺乏具体情境的体验,这是过去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根据新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心算、口算的能力,先动脑、动心、动口,再动笔;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

10、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四个目标是一个密切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认识?【答案】)(1)小学生数学素质多维评价指标,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指标上的发展,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促进其综合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

11、成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及综合应用数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也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评价主体之一。在教师的评价上,我们着重关注的是如何让教师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又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基于此认识。(3)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敢“创”,乐意去“创”,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才会利用丰富的想象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活跃思维的产生,就要求教师给予他们良好、充足

12、的活动空间,以足以支持思维的活跃性和持续性。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3、。(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

14、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分析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分析要点: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阐述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课程教学风格的变化趋势。(2)“空间与图形”是使学生在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论证、定量思维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素材;观察、操作、测量、实验、猜想、设计、欣赏、推理和论证的训练以及合作学习、探索性活动等等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形式。其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