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388046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教育理论专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感受课改 -兼谈新课程改革的几个“变”世纪之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本次课改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给学校带来了机遇,但更是一种挑战。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 20 个学科的 49 种新课程实验教材,首次在 42 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2002 年 9 月中旬,在民进贵州省委张庭处长的带领下,我们来自黔西南、黔南边远地区的 20 名山区教师来到贵阳实验二中、云岩二中、兴农中学等新课程实验学校进行为期 1 周的听课、学习、交流、考察及探讨等活动,感受新课程的熏陶。

2、贵阳是全国最大的几个实验区之一 -学生量占全国参加实验学生总量的六分之一左右。一年的课改实践,到底给学校、学生、老师、家长及社会带来了什么?现将笔者的“感受”献于此,愿同关心教育的读者一起分享和交流。 一、课程设置变了 -课程设置趋向“综合化” 仅初中课程,音乐和美术合成了一门艺术课,历史课和地理课合成一门 “历史与社会”课,物理、化学、生物统称“科学课” ,体育课则改成“体育与健康” 。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新旧课程设置的“不一样” 。过去的好多学科在这上面被“综合”掉了。 新课程有时让学校觉得 “头疼” 。贵阳市的好多实验学校发现,整个学校找不到一位能教艺术课的老师。 “开始简直不知道这门课该

3、怎么上,会画画的老师不懂弹琴,会唱歌的老师又不懂素描。 ”贵阳市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周老师说:“其实这里头也有误区,艺术课的目的不只是教唱歌画画,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他们学会欣赏。 ” 课改后,传统的语、数、英、物、化之外,出现了一门与之并列的新课程 -“综合实践课” 。那么,这样的新课程带来怎样的课堂?9 月 18 日中午正好赶上“东方时空”记者对实验二中李校长的采访,李校长说,这样的课将学生带入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之中,让人感到轻松,富有情趣;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互动的地位,学生有动力,没压力,教材被老师教“活”了,学生更学“活”了,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多

4、了。 二、学生地位变了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想应该怎么讲,才能讲得最清楚,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听得更明白,想到的只是 “我” 。而现在,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现在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一种交往、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超2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 、 “学生中心论” 、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实践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笔者共听了初一( 4)班杨小丹老师的三节英语课,感觉就像是一堂堂课本剧,孩子们带上自制的学具,一本正经地上台演出,别有趣味。让人听了还想听,学生更是乐此不疲。课前 10 分钟,走进初三(11)班,我们几位老师还误认为站在讲台上正在给全班同学“上课”的科代表就是英语老师呢,她那声情并茂的样子,配合肢体语言, “师生”互动,赋予乐趣,让人回味无穷。课后,笔者带着质疑来请教该班班主任兼英语教师罗屹老师, “英语本是一门语言,更是体验课;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

6、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罗老师如是说。 在新课程中,教师已真正从主演的位置转到助、导的位置上来,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去创造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科学的道路上进行探索。贵州省教科所的张学杰老师打了一个比方: “同样是美术课,学画苹果。中国老师画好一个样板给学生临摹, 照葫芦画瓢;在美国,老师把学生带到果园里,让学生自己看、自己琢磨。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不单要让学生学会,还得会学;不单要有理性的知识,还要给学生更多感性的认识。” 三、教师角色变了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而今,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在信息社会里,教师应

7、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 (一)从“专才”到“通才”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 “教书匠” 。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教师要努力去适应这一变化,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悦教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经常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

8、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我校每年到大专院校挑选综合素质好,能力强的年级前一、二名优秀生;向社会招聘的,主要考虑教师的综合能力,而不只限于某一专长”实验二中的陈校长在谈到师资建设时说。李校长的一席话正说中了由“专才”到“通才”的转变。 (二)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 3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强调的是教师的 “教”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否认学生有自主发现、探索、认知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如果教学中有一些探索发现的活动,那也不

9、过是在教师指导下经历一下类似科学家那样的发现真理的认识过程。在新课程中,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导”和“助”上,即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

10、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因此,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是学习的 “参与者” “促进者” “指导者” “协助者”,教师的任务应是“导学”而不仅是“教学” 。将教师置于高高在上的“教”的位置,学生必然感到压抑、被动;将教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轻松自然。因此,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能否放下尊严和架子,能否从讲台上走下来,能否与学生做朋友,这个变化

11、其实是很艰难的。但实验二中的老师们做到了,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真诚的朋友,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 。 四、教学方式变了 (一)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是 “一本书,一支粉笔” ,而 21 世纪的信息社会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因此,形形色色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上来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它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 9 月 19 日, “九一八”爱国运动纪念日的第二天,在实验二中阶梯教室,我们听了一节“现代课” ,首先,老师让一名普通话讲得很好的学生上讲台讲荒芜的花园的故

12、事,伴着音乐的旋律,将学生一步步带入情景,随着音乐的变化,故事渐渐进入高潮-八国联军的凶残,圆明园那染红天空的大火一个又一个惨烈的场面仿佛顿时把课堂气氛“凝固”了,同学们开始为圆明园遭受列强的掠夺愤慨了,故事刚结束,同学们已抑制不住强烈的悲愤,这时演讲的学生及时抓住时机抛出一个热点问题,课堂气氛又被激活了,随后,全体同学展开讨论并总结故事的中心。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抗日战争教育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育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最后,老师用投影仪演示从网上下载下来南京、上海等地举行的爱国运动纪念活动的情景并教育学生要发奋读4书,为国争光,不要让祖国再遭凌掠,祖国的富强要靠我们青年一代。这

13、节课充分地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可以说是一节非常出色的“现代课” 。 从这节 “现代课”可看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 (二)由接受性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 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 ,是对人类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和再现” ,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只有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

14、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才能主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递化和提高,只有使学习主体通过“再现”和“重演:人类的某些社会历史活动,去“占有,具有独特形态的活动成果”才能真正促使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活动教学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强调的是“探究”而不是“接受” ,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来实现认识的深化。 教学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接受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

15、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或基本形态。目前强调创新性学习,主要是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记忆式接受问题,有它的现实针对性。其基本特点是:(1)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2)以解决问题为主题;(3)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4)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现代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 ” 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换新教材再辅之以探究性的学习后以往鸦雀无声的课堂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激情高昂的课堂。 总之, 新课程改变过去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

16、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有人评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两强、两弱” ,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也比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弱。 新课程就是 要努力改革传统的“两强、两弱” ,变为“样样强” 。它 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和5探讨,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深深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带来教材、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等全方面的转变。我相信已向全国铺开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给中国教育转入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