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870189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说课稿说课人:赵小鑫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力。(一)教材分析一、 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同时,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5、会

2、画力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分析归纳力的三要素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画法四、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教具: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等(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 (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 (3)探究法 (4)引导法(5)讲解法(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1)观察法(2)分析

3、法(3)小组实验法(4)探究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头脑风暴:用“力”快速组词,由此引入课题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提出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 器材: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 空塑料瓶、纸、气球等. 实验探究:分别对以上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 得出结论:汇报探究结果 这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分类整理和归纳力作用在物体上会

4、产生。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物体有没有受力呢?让学生观察图片中弓、撑杆、沙发、竹子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比较顺利地突出了重点。2、 为了完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投球手把静止的棒球投掷出去;棒球被接球手接住;接球手将棒球击出。(2) 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对力的作用效果来个小结,分析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哪些。2、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

5、作用点)有关。2、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3、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举例,学生再次游戏,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三、力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筒称:牛,符号:()活动:体验力的大小 用手托起一个鸡蛋:需要用约0.5N的力; 用手托起一个苹果:需要用约1N的力四、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大小;箭头表示力方向,线段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1、教师指导:强化作示意图方法2、 学生板演作力的示意图是力学的重点,

6、在这里由学生自主搜索,并结合了一些实物分析,然后进行训练。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出问题:什么是力?马拉车,挖土机挖土,脚踢球,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力,设计了思维拓展:1、 没有物体能产生力吗?举例说明2、 单独的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3、 两个物体不接触能不能产生力?举例说明4、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能产生力吗?举例说明点拨: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如:磁铁吸引铁钉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相互作用力。如:两粉笔盒刚刚接触 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出结论分析归纳提出问题知识

7、深化现象解释实验探究流程:设计了想想做做:提出问题:磁铁能吸引铁钉,铁钉能吸引磁铁吗?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通过解释现象和例1来加深理解。2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学生举例分析: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说明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互为受力物。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本节课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四、反馈练习:五、教学反思(一)“运动状态改变”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具体应用时不是判断不准就是考虑不全面。要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较好的做法是在新课教学中通过全面列举来帮助学生理解。包括:1、由静到动 2、由动到静 3、加速运动 4、减速运动 5、转弯。无论哪一方面发生了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又可以概括为两点:1、速度变化 2、方向变化。在平时学生解题时出现考虑不全面时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强调,通过“反复”来加深理解。(二)学生对“一个巴掌拍不响”和“用力拍桌子手也疼”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判断不准或出现混淆。关键点分析:前者只有一个物体单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产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亦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后者包含两个物体二者互为施力物体,亦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板书设计:第一节 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