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869127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 符合“直”“信”“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

2、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对一词或短语的翻译。边练边悟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译文:_答案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此两处用意译。(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译文:_答案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解析“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3、。(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译文:_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_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1)纵一苇之所如。译文:_答案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解析“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4、手法,须把本体翻译出来。(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文:_答案臣活着应当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您的大恩。解析“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翻译出来。(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文:_答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解析此处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译文:_答案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解析“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文:_答案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解析“怒发上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出夸张,前

5、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二、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边练边悟3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

6、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漏译、误译之处:_答案漏译了“督”字。“督”,督促,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误译了“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要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边练边悟4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

7、,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不“达”之处:_答案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2)原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不“达”之处:_答案原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的宾语。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文言文中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句式,这是“达”的要求。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三、翻译基本意识:语境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

8、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的含义。(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

9、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边练边悟5请有意识地结合语境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缪燧,字雯曜,江苏江阴人。康熙十七年,授山东沂水县。时山左饥,朝使发赈,将购米济南。燧以路远往返需日,且运费多,不便。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既而帑金不足,倾囊以济之。三十四年,授浙江定海县,故舟山也。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节选自清史缪燧传,有删改)(1)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

10、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译文:_(2)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译文:_答案(1)(缪燧)请求把银两分给百姓让他们自行购买,负责此事的人以违旨为借口没有采纳。缪燧依据因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辩,上奏请示,得到允许。(采分点:“请以银”省略主语;第二个“以”,拿作借口;“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介宾短语后置句)(2)定海县十分之三四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读书是什么事。(缪燧)拿出自己的钱财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青年子弟入学读书。(采分点:“子弟十三四”,定语后置句,其中“十三四”不是年龄,而是分数表示法,十分之三四;“樵牧”,名词

11、用作动词;“出私修院延师”译出主语;“厉”译为“激励”或“鼓励”)参考译文缪燧,字雯曜,江苏江阴人。康熙十七年,被授予山东沂水县县令。当时山东发生饥荒,朝廷使臣开仓救济百姓,打算到济南购买米粮。缪燧认为济南路途遥远,往返需要耗费时间,况且运费很多,不方便。(缪燧)请求把银两分给百姓让他们自行购买,负责此事的人以违旨为借口没有采纳。缪燧依据因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辩,上奏请示,得到允许。不久库存银钱不足,缪燧倾尽所有来救济百姓。三十四年,(缪燧)被授予浙江定海县县令,就是以前的舟山。定海县十分之三四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读书是什么事。(缪燧)拿出自己的钱财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青年子弟入学读书。四、翻译基本方法:增删调留换补文言文翻译除采用对译法外,还有“增删调留换补”等方法。增:为了句子结构的完整添加必要的成分,如事情发生的形势;或由原文的一句话增加为两句话,如一句中出现了两个动作行为。删:删除与表意无关、不必译出的衬字和助词。调: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述顺序调整原句的语序,主要指倒装句。留:保留古今含义未发生变化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换:更换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的词语或意义发生变化的词语。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的省略成分;二是为了结构的完整或者语气的需要补充一定的助词,如被动词、介词等。“增删调留换补”是翻译的基本方法,考生平时接触较多,这里不再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