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868405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2、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 ,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 ,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3、。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3、时间: 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在阿育王统治时期,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

4、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氏城华氏城不仅是当时的最繁华的城市,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

5、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实质: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阅读教材 ,回答下列问题。(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

6、,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2. 佛教的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3.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命令下建造的,阿育王将他的命令和法规刻在上面(3) 佛教的传播情况。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课堂小结: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

7、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左右 ,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四)课堂练习 1、 章华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太师渊,寺内供奉有缅甸国王敬赠的两尊玉佛章华寺主要反映的是(D)A. 基督教文化B. 道教文化C. 伊斯兰教文化D. 佛教文化2、图中反应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A B C D3、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并表现出独有的历史特征。如图图示所反映的制度是()A. 分封制度B. 民主制度C. 种姓制度D. 封建等级制度(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