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85812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题教学设计过程一般环节: 一、主题教学设计过程一般环节:1、决定组织中心,确定主题2、分析教学内容,发展概念网络3 分析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4、建立引导性的问题和任务5、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模板、学生作品样例等)6、设计评价二、主题式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1、选题设计2、教学目标设计3、任务设计4、资源设计5、活动模板及支持工具的提供6、评价设计1.主题教学设计,是围绕着主题来组织学习内容,以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学习,偏重于对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2.主题教学设计,是围绕着主题制定相关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目标,它更强调学习者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高级思维能力

2、和科学的探究态度,关注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发展。3.在教学内容上,主题教学内容是在选择并提炼与主题相关的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增加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教学内容,经整合后形成高度结构化的学习内容。4.在主题教学设计上,学习者可以自由探究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学习资源的内容更为广泛。5.学习活动中,主题教学设计则以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为主。6.在学习评价上,主题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则是对学习者对主题的理解的评价,以及对学习者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性的评价,是一种面向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7.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周期上。主题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不局限于课堂集体教学,而是更加灵活多样,大部分的教学周期

3、比较长,是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单位。8.师生角色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的积极性、主体参与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参与到主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活动一设计标志。本节课是应用设计制作课。通过欣赏寻找和收集各种标志,认识了解标志的特点。标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

4、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激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

5、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 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 、“师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0| 收获单元教材分析:主体课文:落花生拾穗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深层的主题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重。语文天地里的各项练习都是围绕着“收获”的主题展开的。通过“读一读”和“开卷有益”,让学生体味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在口语表达中,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白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习作中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付出过

6、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与同学分享,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源于付出和相应的收获。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词语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概括能力、质疑习惯,而且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已经逐渐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但还有少数同学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意图的能力。2、本单元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重点)3、通过交流明

7、白劳动对我们生活的重大意义,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体会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源于付出和相应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难点)教学设想: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在编写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安排一组学习内容,在教学时要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重视部分教学内容与整体的关系,重视每课教学中大主题与小主题的联系,重视部分学习内容相互间的勾联。从导读入手明确目标,再拆分具体内容,习得知识与方法,最后归整回味,形成技能,让人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首尾呼应,玉珠成串的感觉。教学资源:中央电教馆远教资源 网络资源、图片 课文插图媒体:利用电脑整合各种资源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作者

8、的资料、拾穗资料和图片,了解画的作者。 2、了解农民的生活。二、基本策略:1、让学生充分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2、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深入文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生字、新词的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老师做适当点拨。三、单元导读:1、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及课文,明确目标和学法。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印象,谈谈初读体会。3、通过写摘录笔记自主学习生字词。四、各有侧重: 落花生(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引用猜谜

9、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2、交流资料,借助金钥匙的提示自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二)读中品位,理解感悟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文中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三)联系生活,情感升华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

10、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让学生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明白作者的表达意图,强化情感的熏陶。突破重、难点。(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在组织学生学完落花生一课的优美语言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我设计了几个主题,1、描写一种物品 2、描写一个人,3、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从中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拾穗一、根据金钥匙的提示,读课后资料。二: 活动引导,自主学文激发兴趣,设计主题活动“名画解说员”1、创设情境。美术馆招聘三位解说员,解说米勒的作品拾穗。今天,我们

11、将举行首轮选拔赛! 2、师生交流讨论,怎样当好解说员3、组内练习:借助光碟观察,提示学生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再走进文本,品读、理解内容,特别是紧扣 24 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随机找到并画出描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动作及神态的句子,小组内合作读、默读。4、互动交流: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这样的设计将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感悟中心,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地突破难点。整个活动围绕对拾穗解说的这一主线,组内合作,全员练习,互动展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习得有序、细致观察与具体描写的方法。5、评价总结: 评选最佳“解说员”(三):回归整体,情感激荡今天,我们欣赏了名画拾穗,领略了米勒画中的

12、“收获”,而我们也品尝了收获的快乐!(四):作业:观察语文天地中的图画,练习写一写。语文天地:1、总结前三次学写摘录笔记的情况,在如何选择摘录内容方面适时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2、读谚语、古诗文。进一步体会收获带给人们的喜悦。3、运用写摘录笔记的方式自学柚子树下,结合学生对农民的了解学习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学后谈谈自己的感受。4、和同学分享你收获的喜悦:说话训练我收获了_,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五、回归整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牵引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全过程,总结归纳学法:学完本单元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13、六、成果展示:习作展、摘录本交流展示、单元检测教学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学反思: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本组教学时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模块的学习中:我先阅读了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点。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点途径方法及策略,还了解

14、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带着这些理论观点参与到课程讨论区的反思所学案例板块中讨论了相关的话题。学完本模块后,我的收获很大。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它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它将在教育领域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涉及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地表现为教学模式创新。通常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根据信息传播和信息加工的特征,给“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那就是:“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其中,教学活动进程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四个要素,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稳定的结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