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3797053 上传时间:2019-07-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1.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视图,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等一些几何体的三视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三视图呢?,1.从正前方研究物体的正投影图,2.从正左方研究物体的正投影图,3.从正上方研究物体的正投影图,几何体的主(正)视图、左(侧)视图、俯视图合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正视图),左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思考1:请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5cm(长),3cm (高),主视图体现了几何体的长和高,5cm,3cm,4cm,左视图,3cm(高),4cm(宽),左视图体现了几何体的宽和高,5cm,3cm,4cm,俯视图,俯视图体现了几何体的长和宽,5cm(长),4cm (宽),5cm,3cm

2、,4cm,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视图之间的对应规律,【解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 【误区警示】在俯视图中易将正方形的对角线画成虚线.,三视图的画图原则 (1)位置: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2)大小:长对正(俯视图和主视图的长度一样) 高平齐(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度一样) 宽相等(俯视图和左视图的宽度一样) (3)虚实: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实线,不能看 见的轮廓线和棱画成虚线.,思考2.下面我们来看几组组合体,看一看它们有什么 特征?,(1),将基本几何体拼接成的组合体.,(2),从基本几何体中切掉或

3、挖掉部分构成的组合体.,一般地,组合体是由上述两种方式综合生成的.,思考3:观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根据三视图分析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提示: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六棱台. 问题2:上述三视图中哪个图能够确定该几何体是多面体还是旋转体? 提示:三视图中俯视图能够确定该几何体是多面体还 是旋转体.,例1、将一个长方体挖去两个小长方体后剩余的部分如图所示, 试画出这个组合体的三视图.,变式:如图所示,螺栓是棱柱和圆柱拼接成的组合体,画出它的三视图.,解:该物体是由一个正六棱柱和一个圆柱拼接而成的,主视图反映正六棱柱的三个侧面和圆柱侧面,左视图反映正六棱柱的两个侧面和圆

4、柱侧面,俯视图反映该物体投影后是一个正六边形和一个圆(中心重合).,主视图,A,俯视图,左视图,C,D,B,它的三视图如图,1.绘制三视图时,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 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前后对应.,2.在三视图中,需要画出所有的轮廓线,其中,视 线所见的轮廓线画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虚线.,3.同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同,所画的三视图可能不同.,4.画三视图先要清楚简单组合体是由哪几个基本几何 体组成的,并注意它们的组成方式,特别是它们的 交线位置.,【提升总结】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例2.请根据三视图还原物体原形,并画出它的实物图.,变式 根据三视图想象物体原形,并画出物体的实物草图:,解:由俯视图并结合其他两个视图可以看出, 这个物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一个正四棱柱组合而成, 圆柱的下底面圆和正四棱柱的上底面正方形内切.它的实物草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解:由三视图知,该物体下部分是一个长方体,上部分的表面是两个等腰梯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实物草图如下:,1.某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为同一个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2.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得见的轮廓线或棱用实 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或棱用虚线表示.,1.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 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 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