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旗渠回龙精神跟党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93783558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红旗渠回龙精神跟党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红旗渠回龙精神跟党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红旗渠回龙精神跟党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红旗渠回龙精神跟党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红旗渠回龙精神跟党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X年X月,我有幸参加了XX年第三期专职党务干部培训班。在历时一周的培训学习中,我们参观了被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以及位于太行山深山区被誉为“红色文化之乡”的回龙乡。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多次自然灾害以及大旱绝收。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发生“人相食”达到5次。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

2、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

3、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1960年3月6日到7日, 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

4、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龙乡,则向我们展示了回龙村人在优秀共产党员张荣锁的带领下,战天斗地,勇敢面对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资金匮乏、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辟山凿洞、修道架桥,劈开九座山头,历经8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筑起了一条“生存路、团结路和致富路”的壮举,结束了回龙村不通路的历史,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逐步走向富裕和文明。当年战斗在施工工地上的8名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

5、堡垒”的深刻内涵。回龙乡人当年筑路的困难艰辛历程以及他们与天斗与地斗的信念和勇气,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新时期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回龙村农民战天斗地、不愿向命运屈服的“回龙精神”。张荣锁,一个铮铮的太行汉子,一个生活在我们现实中的愚公,为了改变自己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把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百万资财都投入到回龙村的开山修路上。他带领着村民们在深山峡谷中,搭起草棚,硬是用精神和意志在巍巍太行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S”型的盘山公路和一条1000米长的挂壁公路,在万仞峰峦纵横间建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

6、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段崭新生活。”这是2002年“感动中国”给予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的颁奖词。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时代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自己与这样的标准还很远。作为一名从事儿童福利事业的民政干部,将后,我会努力将“红旗渠精神”和“回龙精神”运用到自身的本职工作当中。同时,将这种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让身边的党员干部都能够时刻以这种精神鞭策和激励自己,力促各个岗位上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以踏雪留痕、抓铁有印的决心和毅力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做出新的努力和壮举,让更多的孤残儿童享受到属于自己的一片纯净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