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776400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0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人物小传(300百字一上400百字以下)范文 墨子 生卒年月不能确定,其活动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内。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另一说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墨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

2、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

3、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

4、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墨子生卒年月不能确定,其活动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另一说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墨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

5、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魏延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 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于杨仪,魏延因恃功心有不甘而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 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 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 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我们由此发现,就在诸葛亮与司马

6、懿在陇西拉锯般交战之际,两人手下同时都有一位出色的将军,同时在体味着某种壮志不得伸的生命状态。 张合好在还有一个街亭大捷可供夸口,同样渴望建立战功的魏延,则几乎从诸葛亮手上领不到一点真正的机会。 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领一支万人大军,像当年韩信那样,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合,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绝。 于是,就在张合私下里抱怨司马懿怕诸葛亮的同时,魏延也牢骚满腹地认为诸葛亮胆小,使自己奇志难酬。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曾有过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使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长安并入蜀地。 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

7、镇的职位。 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五千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 胆怯的夏侯茂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 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 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 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 考虑到后来蜀国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便只能让我们深感遗憾了。 人物评价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 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

8、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徐澄清: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 这就须从历史本来面貌来辨其真伪。 这里我只就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剧发点议论。 对比关羽高傲,虽亲善士兵,可是却也因高傲而败亡;张飞则喜欢迁怒下属,也因此害了自己性命;赵云做护卫队长习惯了,带兵是不成的;黄忠杀夏侯渊其实也是刘备的统率下的事情,人老,又没什么谋略,一武将耳;马超,武勇超强,可惜由于家世,名声显赫,刘备不放心使用。 以此观之,刘备帐下可堪大用的大将,只有魏延。 所以,若我评三国名将,蜀国第一非延莫属!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

9、(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姬姓,卫氏。 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 卫鞅之祖为卫国君,故又称公孙鞅。 )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中文名:商鞅别名:卫鞅、公孙鞅、商君国籍:中国民族:华族(汉族前身)出生地:卫国出生日期:一说前395年逝世日期:前338年职业:

10、政治改革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信仰:依法治国主要成就:商鞅变法。 代表作品:商君书辅佐对象:秦孝公所处时代:战国初期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濮阳)人,汉族。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投奔秦国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 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 ”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

11、,必杀之,勿令出境。 ”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意,也就没有照做了。 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 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 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 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酝酿变法商鞅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

12、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实行变法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 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 变法日久,秦民大悦。 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

13、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被处车裂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 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 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 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编辑本段商鞅变法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 商鞅第一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主要有下列几点:颁布法律,制定什伍连坐制度,轻罪用重刑。 将李悝法经颁布实行,增加了连坐法。 就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