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733169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学渭南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贤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部分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

2、”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改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关,排除C项;承认土地私有会加剧土地兼并,排除D项。2.“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誉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这些诗句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描述A. 白渠B. 郑国渠C. 都江堰D. 龙首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 “作堰敢辞瘁” “誉言秦太守”可知此水利工程为秦太守李冰修建,为都江堰,选项C正确;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根据是赵中大夫白公建议修建,选项A排除;郑国渠由郑国修建,但郑国不是太守,选项B排除;龙首渠是西汉时期修

3、建,不是秦朝水利工程,排除选项D。【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秦太守”,结合选项中水利工程修建时间可以解答本题。3.北史艺术列传记载北齐綦母怀文(人名)“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即用液态生铁对熟铁渗碳)。綦母怀文不可能A. 使用水排鼓风冶铁B. 使用煤炭做燃料C. 采用灌钢法D. 使用粉彩瓷碗在炉旁喝茶【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北史”“北齐”“宿铁刀”等信息可知,綦母怀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而粉彩瓷碗在清朝时期出现,故答案为D项。A项出现于东汉,B项出现于西汉,C项出现于南北朝,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

4、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4.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A. 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B. 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和“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

5、给照开采”,可见清朝对传统手工业重视,故选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重本抑末政策是基本经济政策,排除A;清朝对传统手工业重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材料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排除D。5.清朝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A.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B. 纯粹的农工互补系C.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机户和机工是之间存在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性质,选项C正确;材料中的机户经营的是民营手工业,不是地主,选项A排除;民营手工业

6、不是农业的补充,机工靠被雇佣谋生,因此机户和机工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互补关系,选项B排除;机户和机工之间是民营手工业内部雇佣关系机工“计工受值”,两者之间的依附性不强,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掌握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6.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向海外传播基督教;开发土地资源;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

7、(Gold)”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对黄金的追求,传播天主教和弘扬骑士精神,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开发土地资源,所以排除,答案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7.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A. 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B. 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C. 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D. 给美洲带来先

8、进的机器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可以看出,A、B、C三项均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机器生产出现在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但没有传播新的生产方式-机器生产。8.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是A.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B. 人口、资本流动自由C. 经济稳定发展D. 在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英国发

9、生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选项A正确;人口、资本自由流动是工业革命的影响,选项B排除;选项C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条件,并非前提,选项C排除;英国确立殖民霸权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选项D排除。9.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的新变化是A. 英国的发明独占鳌头B. 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C. 各种发明同时在多国出现D. 首先发生在轻工业部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各种发明同时在多国出现,选项C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德国和美国,选项A排除;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

10、形成,选项B排除;第二次工业革首先在重工业开始,并推动重工业占据工业主导地位,选项D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0.“电气时代”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是A. 发电机的出现B. 电能的开发成功C. 电力在生活上的使用D. 电力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广泛应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电气时代”指的是电力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选项D正确;发电机的发明是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重要因素,但其本身不是“电气时代”,选项A排除;选项

11、B、C片面解读材料,都只提到了电气时代的一部分,排除。1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C. 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导致中国缺乏海外市场无法发生革命性变化,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

12、的农耕经济不适应工商业发展是没有发生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内在根本原因,而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白银的大量外流是导致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外在原因,故C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是导致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外在原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无法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要求学生把握材料中“内部直接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12.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3、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A. 主张“向西方学习”B. 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C. 与顽固派进行论争D. 率兵收复新疆【答案】B【解析】李鸿章倡导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是值得肯定之处,B正确;A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C属于维新派事情;D是左宗棠的行为。13.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大火柴厂”,曾两度倒闭。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 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B. 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 欧洲列强

14、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 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给民族工业一个初步发展机会,A正确;广州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并没有被宁波代替,B错误;C属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D属于该企业发展的主观因素。14.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A. 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B.

15、 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C. 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D. 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答案】C【解析】国货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族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爱用国货、抵制洋货而非盲目排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并未转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5.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A. 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 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 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表格可见,1895年后的商办投资和厂数都有较快增长,而官办和官商合办的则增长较为缓慢,所以可见民族资本主义在1895年后得到一次较快的发展,选项D正确;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选项A排除;表格中官办企业未至消亡的境地,选项B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