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727435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江津区实验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50分 答题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周世忠 审核人:王波)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蹒跚(pn) 愧怍(zu ) 吊唁(yn) 罄竹难书(qn) B、嶙峋(xn) 两栖(q) 老妪(y ) 风雪载途(zi) C、荒谬(mi) 仄歪(z) 阻遏(y) 毛骨悚然(sn) D、尴尬(n) 潮汐(x) 伧俗(chn) 在劫难逃(ji)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

2、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3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3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3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

3、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5、下列有关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6、综合性学习(15分)名著阅读(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

4、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2分)(2)“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试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3分) (3)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3分)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5)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开展读书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3分)(1)活动标语: (2)活动目的: (3)活动方式: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

5、5分)(一)古诗文积累7、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3)在长歌行中揭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4)石壕吏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无奈,其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是: , 。(5)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出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怀的诗句是:(6) , 。(7) 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是: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 -11题。(15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6、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宜乎众矣 9、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0、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4分) 11、佛典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细细思量,我们身边的每一种花都有

7、其独特的品质。你又喜爱哪种花呢?说说你从它身上发现到的内在品质(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16题。(19分)普通人的“节能账”该怎么算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量二氧化碳。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令地球温度“节节上升”。科学家们预言,气温不断升高将在未来20年至90年间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被洪水“逐出”家园,出现疾病流行、食物和饮用

8、水缺乏等严重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计划于4月初发布的有关全球变暖的报告草案说,如果在几十年中,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停留在一定水平,那么多数坏的影响都能避免。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其实,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微加以注意,算上一笔“节能账”,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比如,可以选择把空调室外机装在阴凉处或配以遮阳棚,运转效率就可以提升10%;冬天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摄氏度,夏天调高2摄氏度,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或者把家中的单层窗户换成双层从长远来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冬

9、天时双层窗户能避免家中一半的热量散失出去。家中使用的白炽灯泡别小看,也会浪费不少能源。有调查显示,全世界有20%的电力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力是老式白炽灯泡消耗掉的。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至80%,而且使用寿命更长。假如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亿吨。购买节能电器,同时尽量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多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而不要只用遥控器一关了事。因为如果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耗费40%的电量。喜欢驾车出行的朋友只要略微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也可以节约不少能源。例如,缩减开车次数,或是给轮胎打足气,别让发

10、动机转速过高(即尽可能提前一刻换挡变速),及时清理车中杂物减轻车子载重等小措施,从而减少油耗。其实,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账”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比如重复使用购物袋,多选择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等。全球变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个人的小行动也能改变世界的大气候。1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3分) 13文章第段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有什么作用?(4分) 答:_14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答:_15、据专家预测,当地球气温升高4时,北冰洋所有的冰盖消失,海平面随之上升12米结合本文有关内容,发挥想象,谈谈人类那时将会面临哪些灾难

11、。(3分) 16作者认为,“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帐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请联系日常生活,列举出2种文中没有提到的节能小点子。(4分)(1)_ (2)_(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22题。(21分)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毕淑敏我小的时候,总爱把作文写得与众不同。王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读我有漏洞也有一点新意的作文。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当然是甜的了,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慢慢的,咸味和涩味就涌上心头。下课以后,同学们的神气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那时候我们刚学过一篇关于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全班同学好像结成了孤立我的统一战线,跳皮筋,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又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呢!我和谁说话,她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然后故意跟别的人大声说笑,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在我幼小的心里,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怎么办呢?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从此不要把作文写得那样好。我开始挺随意地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果然,王老师不再念我的范文,同学们也和我相亲相爱。正在我很得意的时候,王老师找我了。“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