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27314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

2、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注意正音:着地 违背 的确 固执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练习把课文读流利。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交流自读情况。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

3、公开试验?巩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抄写生词。第二课时创设情境,合作研讨(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

4、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5、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交流,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受到启示,延伸课外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