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案-1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26442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的冬景》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南的冬景》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的冬景》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目标:.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理解散文情与景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寄托的感情。教学方法:文本研读,问题讨论。教具仪器: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结合自身体会,激情导入。具体安排:我在江南生活了四年,偶尔静下心来,总会特别怀念江南。特别是现在,我总在担心习惯了江南生活的我要怎么度过苏北的冬天。南方的冬总来得特别的晚,而且阳光总是那种明亮的金黄色。我们学校的田家炳楼后有一个缓缓的山坡,叫“情人坡”。晴朗的午后,抱上一本书随便的在那席地

2、而坐,总会有一种特别安逸的情感从四肢往外发散。郁达夫有一散文名篇江南的冬景,描绘的就是江南冬天的美妙景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二、明确专题学习重点:本文是苏教版必修一“像山一样思考”专题的第一篇。本专题要求我们“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我们大家来看一下第一部分的标题:“谛听天籁”。“天籁”是指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简单理解为“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指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大自然之美。三、作者及背景介绍(投影):投影一:作者简介:郁达夫:名文,字达夫。年出生于浙江富阳。七岁入私塾启蒙,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3、“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为震世骇俗的作品。郁达夫是一个风流恣肆,个性狂放不羁,对外界感觉又非常细腻敏锐的人。他身上有一种非常敏感的才子气息,所以才能写出那种古色斑斓,富于个性的散文。背景介绍:年月,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本文写于年,正是他南迁杭州之后。四、整体感知:(一)浏览课文,标明段落序号,同时思考:投影二:.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为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一系列的比较,从文中找出哪些段落是写比较的,是用什么作比较的?明确:.指江浙地区(段),而不是中国极南的闽粤地区

4、。.段以及第段。用北国的冬,江南的秋,闽粤的冬,德国寒郊散步和江南的冬作对比。(二)体会文中对比的运用:.作者在文中运用了那么多对比,用意为何呢?明确:为突出江南冬天的特色。问题:突出了江南冬天的那些特色?明确: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区域界定,一种享受。.体会本文运用对比的特色:问题:在我们刚学过的想北平中,作者老舍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是怎么对比的?提示:他说巴黎要么太旷,要么太热闹,家住巴黎会和没有家一样感到寂苦。这里是为突出北平的美好而贬巴黎。但我们在本文中可以看到用于和江南的冬作比较的东西作者对它们所抱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明确:喜爱。作者把对比物也写的非常美好。在这里作者用纤细的触觉感受

5、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把各种生活都表现得非常美好。(三) 我们可以看到段和第六段中,作者并未扣住江南的冬来写,而是把文字荡开了很远。写到了北国的冬,江南的秋,闽粤的冬和德国的寒郊散步。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用笔非常老练,狡猾,这种随心所欲的文字也只有郁达夫这样的散文大家才可以写的出来。这里更加突出的符合了散文的一个特点。大家看是什么特点?明确:行散神聚。五、文本研读:(一)分析第五节:.请同学诵读第五节,其他同学听读,同时找出:投影三:()本节中,描绘了哪些景,有哪些颜色?()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本段景物的特征。明确:()在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的乌桕树,还有

6、顶部赭色,根部带绿意的小草。()生机。教师:“生机”也即是全文文眼,它把整个文章的意境点染活了。那么本节也即全文的中心节,本节写出了江南冬的主要特点:有生气。(二)分析第七节:投影四:1、 思考如何诵读本节才可以完全读出意境。2、给本节表现的图景取一个名字。3、果真要把这幅画面画出来的话,你认为是用中国的水墨画合适还是西洋的油画合适?为什么?明确:1、节奏舒缓,语调平和。(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后可以请同学推举一位同学用舒缓平和的语调诵读本节)2、微雪寒村图3、中国的水墨画合适。因为文中表现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4、文中运用了一些词语,比如:“你试想想”,“洒上”,“加上”

7、,“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添”,“画上”。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到什么?明确:作者似乎在凭着自己的心意设计一幅水墨山水画,设计他心中所认为的一幅“微雨寒村图”。他所写的是他心中之景,也是他理想之景。5、分析:“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问题:在这幅图中,在他所表现的情境下,人物应当是一种洒脱的文士形象,就像这首诗的作者刘涉一样,(投影五:刘涉的)面对强盗,他挥毫赠诗,也像诗中的绿林豪客,他们不是洒脱是什么?(三)分析第八节投影六: 1、齐读本节,试着给本节取一个名字。 2、作者在本节中用什么手法描写冬景的? 明确:1、江南冬雪图。2、引用古诗句。(投影七:文中出现的古诗词)3、就让我们

8、来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不象上段描绘微雨寒村的景象一样再描绘一幅优美的理想图景,而是大量引用古代诗词?明确:A借古诗意境写出景物意境,正像文中作者所说的:B郁达夫在这里也不是单纯死板地引用,他也有自己对诗句的品评,而且品评不是就诗论诗。如:“”有文采,有趣味,也显示了作者才子的风雅的气息。作者用品评将原诗意境拉到了一个新的意境之中,这新的意境完全是作者的意境了。C古人作画必要题诗,诗与画必须相得益彰才好。没有诗,画会黯然失色。作为古典文学修养如此高的郁达夫对这道理应当十分了解。我们在此处也可以如此理解:作者已然设计好了一幅冬雪图,此处正是在考虑着如何向上题诗。(三)总结:作者在以上三幅图中向我们

9、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充满生气的冬景。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美好的冬日里散步是多么惬意悠闲又富有诗意。所以作者也不多描绘散步的情景,只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吧。六、探究情缘: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是这样介绍“有我之境”的(投影八)作者眼中的物是如此的绝美的色彩,那么,能看到如此绝美的江南冬景的作者的心境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呢?明确: 首先,他应当像他自己在江南微雨寒村图中展现的人物一样是胸襟洒脱的。 其次,在如此美景中散步的作者应当是惬意悠闲的。七、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散文大家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阅读郁达夫的文章就要注意他在情感主线指导下纵横开合,高谈古今的气势。还要看到他对于各种生活,对于各种生活美的注视和爱。八、布置作业:课下阅读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附:板书: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不同类型的美特点 北国的冬江南的冬 晴暖温和 江南的秋江南的冬 明朗情调 形 微雨寒村图 设计 水墨 闽粤的冬江南的冬 区域界定 散 江南冬雪图 引用 山水画德国寒郊散步江南散步 一种享受 神 胸襟洒脱 聚 生气(文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