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725865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0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知识结构】一、背景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 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 和兵变相继爆发。(2)民族对立严重: 和 与宋发生多次战争(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 2、 局面的形成 3、 昙花一现 4、 起用王安石 二、时间: 年,任用王安石为 ,主持变法 三、目的:直接目的:为了 ,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四、内容 (一)富国之法 1、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

2、由民户出资 。 2、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 ,核实土地所有者,按 和 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3、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 、 ,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4、免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 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 钱。 5、市易法:在东京设置 ,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6、均输法:设立 ,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二)强兵之法 1、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 。 2、保马法: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

3、。 3、将兵法: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管 。 4、设军器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 质量。 (三)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死记硬背的 ,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 和 为主,增加 2、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 ,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 ,设置 、 、 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3、惟才用人 五、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六、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 ,加强了国家的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 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 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变法以维护 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 ,负担依

4、然沉重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自主学习】1、王安石变法最终结局如何让?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教材第56页和第57页,完成下列表格。表格1:积贫局面的改变措施成效局限作用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表格2:积弱局面的改变措施成效作用保甲法设置军器监保马法将兵法精简军队3、从王安石变法中我们可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课堂检测】1北宋加强专制皇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B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C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封建统治

5、B打击官僚贵族C提高官僚素质 D增强军事力量3庆历新政主要针对A土地兼并严重 B军队数量庞大C官僚制度腐败 D军队战斗力不强4北宋中期, “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 C D5、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6、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

6、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7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A理财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9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10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

7、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11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12从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国运艰难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 B人民群众是变法改革的主力C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变法改革中才能前进、发展,否则就会停滞倒退13阅读下列材料:王安石变法期间,宋神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变法的事,枢密使文彦博、王安石等都参加了。他

8、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文彦博曰:“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祖宗以来,法制未必不可行,但废坠不举之处耳。”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王安石曰:“朝廷但求害民都去之,有何不可?万事颓堕如西晋之风,兹益乱也。”上述材料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文彦博和王安石对变法的态度有何不同?(2)宋神宗对变法态度如何?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上述争论说明了什么问题?14历代对王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请回答:(1)宋人邵伯温“尽变更祖宗法度”,其具体的体现在哪些方面?(2)宋人邵伯温对王安石的评价正确吗?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