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725832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范本(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 网络12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 号: 35001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师 导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 2013 年 10 月 30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 1设计(论文)题目: 民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 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 2013 年 7 月 30 日至 2013 年 11 月 30 日 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 (1)灵活运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进行毕业

2、设计。 (2)设计的任务主要是基于民用高层建筑方面的电气设计,通过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等技术,实现了将普通市电转化为稳定地电压电流输出。 (3)独立撰写设计说明书10000字以上。 按学校颁布的有关毕业设计各种文件要求,能独立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要方案合理,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书写格式规范;设计计算正确,绘图正确,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 5文献查阅要求: 所涉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 6发 出 日 期: 2013 年 7 月 30 日 7学员完成日期: 2013 年 11 月 30 日指导教师签名: 学 生 签 名: 注:此页联系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填写摘 要本

3、次设计的题目是烟台海韵逸思小区3#楼电气设计。通过具体的实例工程设计,初步掌握高层建筑强、弱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本次设计中以强电系统设计为主),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四年来所学的课程及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更加详细地学习建筑规范,提高自己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的实际操作和研究能力。本论文针对民用高层建筑电气的设计和使用需要,在重点表述强、弱电系统设计与计算的同时,侧重于电气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设计中,总体按照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来建立设计的整体思路,并完成强、弱电系统的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构成、照度计算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包括系统图和平面图等。图

4、纸共34张,其中系统图包括配电系统图、垂直配电干线图、弱电系统图、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图;平面图包括电力平面图、照明平面图、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平面图、屋顶防雷平面图、基础接地平面图。关键词:电气设计,高层住宅,强弱电请按照石油大学论文的格式要求写,在资源下载中下载相关格式要求,顺序为:封皮-任务书-摘要-前言-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评语-附录,没有附录也可以。任务书按照石油大学对论文的要求自行填写。我把评语写完发给你,放在你的论文中即可。 目 录第1章 前言11.1工程概况11.2 设计内容11.3 本工程设计要求1第2章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32.1配电系统的设计概述32.1.1设计

5、要求32.1.2 设计原则32.2 负荷分类及供电方式42.2.1 负荷分类42.2.2 供电方式52.3 低压配电系统概述52.3.1低压线路接线方式52.3.2 高层建筑低压配电原则62.4 负荷计算和导体选择62.4.1负荷计算62.4.2 导体选择82.5本工程负荷计算及设备选择结果9第3章 电气照明系统设计133.1照明系统概述133.1.1照明系统的发展现状133.1.2 照明计量单位133.2 照明方式与种类133.2.1 照明方式133.2.2 照明设计原则143.3 照度计算方法153.3.1.计算方法的选择153.3.2.照度计算方法153.4电气照明设计原则183.4.1

6、照明供电原则183.4.2照明设计原则193.5本工程照度设计结果203.5.1普通照明203.5.2应急照明20第4章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234.1防雷系统概述234.1.1设计方案主要依据234.1.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234.1.3防雷计算方法244.2接地内容与设计方案254.3本工程防雷接地设计26第5章 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28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况285.1.1一般规定285.1.2消防报警供电系统295.2火灾应急照明305.3消防联动控制315.4本工程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33第6章 弱电系统设计356.1有线电视系统356.1.1系统概论356.1.2有线电

7、视系统的设计结果356.2客房可视对讲系统366.2.1一般原则366.2.2本工程可视对讲系统设计366.3电视监控系统设计376.4微机网络及电话系统376.4.1微机网络及电话系统概述376.4.2本工程微机网络及电话系统设计38第7章 结论39参考文献40致 谢41第1章 前言1.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烟台市市北区抚顺路北侧,临烟台开发区,为海韵逸思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工程,本子项目为小区3#住宅楼。本住宅楼地下两层,地上二十六层,地下一层为戊类储藏室,地下二层平时为戊类储藏室,战时做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地上车库层为商业,一层及以上楼层为普通住宅。本栋楼共两个单元,152户。建筑高度77.0

8、5m,建筑面积20681.46,为一类高层建筑。1.2 设计内容本电气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 0.4/0.23kV配电系统(含照明及动力);2.防雷接地系统;3.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图;4.有线电视系统;5.客访对讲系统;6.电视监控系统;7.微机网络及电话系统。论文针对民用高层建筑电气的设计和使用需要,在重点表述强、弱电系统设计与计算的同时,侧重于电气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次设计中以强电系统设计为主)。设计中,总体按照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来建立设计的整体思路,并完成强、弱电系统的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构成、照度计算以及系统图和平面图的绘制。1.3 本工程设计要求本楼的主体住宅部分属于民用建筑

9、电气设计。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设计需做到方案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还要简捷实用、便于操作、管理和维护,减少综合投资。同时应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并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除应符合以上规范外,尚应符

10、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在照明设计中,照明设计与建筑装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在功能上、艺术上做出好的设计来。应充分考虑到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选择、节能等因数。当然电气化的普及及深入,也带来了电气事故、雷击事故与火灾,所以对该住宅楼进行防雷、接地、消防设计也就必不可少的。在本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采用先进的接地、防火技术,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第2章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2.1配电系统的设计概述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由电能的生产(发电)、

11、输送与分配(输电、变电、配电)、消费(用电负荷)组成的。各类建筑为了接受从电力系统送来的电能,就需要有一个内部的供配电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由高压及低压配电线路、变电站(包括配电站)和用电设备组成。用电负荷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供电,系指通过输变电系统配电系统将电力送至电力单位的过程。供电不仅要满足用电单位用电设备的电力需求,还需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现代化的需要。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的任务是确保用电设备完成其功能要求;在保证电气安全懂得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能和材料,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2.1.1设计要求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12、。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2.1.2 设计原则1.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种类、规模、负荷性质、容量及可能的发展等因素综合确定。2.确定低压配电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证供电可靠和保证电能质量;2)系统接线简单可靠并具有一定灵活性;3)保证人身、财产、操作安全及检修方便;4)节省有色金属,减少电能损耗;5)经济合理,技术先进。3.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变压器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2)各级低压配电屏或低压配电箱宜根据发展的可能留有备用回路;3)由市电引入的低压电源线路,应在电源箱的受电端设置具有隔离作用和保护作用的电器;4)由本单位配变电所引入的专用回路,在受电端可装设不带保护的开关电器;对于树干式供电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