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吉他发展史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25667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班牙吉他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班牙吉他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班牙吉他发展史(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班牙吉他史“吉他”是古典式弦琴中把式弦琴下属的一大类目;把式弦琴在欧洲中世纪时依贝利亚半岛的弹拨乐器较为著名。早在八世纪和九世纪时就有了阿拉伯吉他和拉丁吉他,最早的吉他音乐是由十三世纪时卡斯提利亚国王阿尔风索十世开始萌芽的。到了十五世纪,把式弦琴的另一下属类目鲁特琴体系开始崛起,使原先的阿拉伯吉他逐渐被淘汰,而拉丁吉他进化为比维拉琴。十六世纪,比维拉琴改用手指直接触弦拨奏,在王室贵族民间广泛流传。在西班牙最盛行的时期是15351578年间。鲁特琴亦于十六世纪奠定了古典音乐的基础,至今依然在把式弦琴的下属类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文艺复兴之前,把式弦琴的发展较为薄弱。随着音乐家的不断创作、改进。到了

2、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十六世纪,鲁特琴和比维拉琴的推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了一批音乐家、作曲家。进入巴洛克时期,由于西班牙吉他的易弹奏性,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流行。鲁特琴在这个时期仍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伟大的“音乐之父”巴赫与怀斯。他们两人对鲁特琴音乐的贡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鲁特琴、比维拉琴以及随后崛起的吉他都是把式弦琴中的重要种类,它们一直在曲目、弹奏技术与制作工艺等方面相互促进并发展。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吉他”既有四根复弦、五根复弦,复弦的缺点是弦数多导致调音较麻烦,因而很快五根单弦的改进形式开始流行。1790年(庚戌年),德国人加上了第六根弦,使现今吉他EADGBE的六弦式定音首次出现。古典吉他硬件工艺的定型源自十九世纪中页西班牙制琴家进行的改良,确立了沿用至今的65cm国标弦长。1946年,美国科学家伯特奥古斯汀开发研制出了尼龙弦,并应用于古典吉他、竖琴、鲁特琴等的琴弦材料改良。尼龙弦不仅能承受更高的张力与更剧烈的物理环境变化,而且寿命也更长,对古典吉他的音色、音量也能有极大的改观,从此几乎完全取代了较脆弱的羊肠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