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725499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方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海水利用专项规划 国家国家发发展和改革委展和改革委员员会会 国国 家家 海海 洋洋 局局 财财 政政 部部 二二五年七月五年七月 1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1 一、我国海水利用现状一、我国海水利用现状.2 (一)海水利用现状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 二、海水利用面临的形势二、海水利用面临的形势.4 (一)淡水资源短缺形势要求加快利用海水资源4 (二)优化沿海城市(海岛)水资源结构迫切要求加大海水利用力度6 (三)我国海水利用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7 三、海水利用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发展目标三、海水利用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原则7 (三)发展

2、目标9 四、发展重点、区域布局与重点工程四、发展重点、区域布局与重点工程.11 (一)发展重点11 (二)区域布局13 (三)重点工程17 五、投资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五、投资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21 (一)投资需求分析与资金筹措21 (二)环境影响评价22 2 六、政策与措施六、政策与措施.23 (一)加强战略统筹,确立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23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沿海地区用水结构.24 (三)依靠科技进步,构筑海水利用技术装备支撑体系.25 (四)推进依法管理,加快建立海水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6 (五)实行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和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27 (

3、六)强化指导与协调,建立规划的实施机制.28 1 前前 言言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可持续 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淡水资源 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正常年份缺水量近 400 亿立方米左右,其 中灌溉缺水约 300 亿立方米左右。全国 660 多个城市中,有 4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 108 个为严重缺水城市。淡水资源短缺乃至 水危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瓶颈制约之一。 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淡水仅占 2.5%,海水占 97.5%。海水 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向大海要水、要资 源,是解决沿海(近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

4、实选择,也是实现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 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为加快海水利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分六个部分:我国海水利用现状,海水利用面临的形势,海 水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发展重点、区域布局和重点工 程,投资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保障措施等。涉及的海水利 用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及相关产业 的发展,重点是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涉及区域包括全国沿 海地区(本规划未含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海水利 用专项规划是我国中长期水资源节约和替代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我国海水利用工作

5、的指导性文件和海水利用项目建设的 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 2003 年,规划期为“十一五”,展望到 2020 年。 本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主要在“十一五”期间实施。 2 一、我国海水利用一、我国海水利用现现状状 (一)海水利用(一)海水利用现现状状 海水利用已经成为许多沿海国家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促进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 约 3500 万立方米左右,其中 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 1 亿多人 的供水问题,即世界上 1/50 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饮用水。全球 有海水淡化厂 1.3 万多座,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 技术,愈来愈受到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的重视

6、;全球直接利用海 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总量每年约 6000 亿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 宝贵的淡水资源;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盐 5000 万吨、镁及氧化 镁 260 多万吨、溴 20 万吨等。 我国海水利用的主要领域:一是海水直接利用,即以海水为 原水,直接替代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二是海水淡化, 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三是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即从 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化学品及深加工等。 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一是 海水淡化经过四十多年的科技攻关和工程示范,我国在反渗透法、 蒸馏法(热法)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 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 3000

7、 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和 5000 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正在进行万立方米/日级示 范,具备产业化的技术条件。二是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得到推广 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进入万立方米/小时级产业化示范阶 段,有关指标(如海水利用中碳钢的腐蚀控制指标)居世界先进水 平;沿海一些火电厂开始应用海水脱硫。三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 利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如海水制盐广泛应用,海水提镁、溴、钾 3 等完成百吨级或千吨级中试。 我国海水利用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一是火电厂和核电厂直 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已有一定规模。2003 年我国利用海 水作冷却水用量达 330 亿立方米左右,应用最多的行业是

8、电力、 石化、化工等,电力企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约占全国海水作冷 却水总量的 90%左右。二是我国海水淡化规模逐步增加。目前, 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 3.1 万立方米/日(苦咸水 淡化水产量为 2.8 万立方米/日),在建和待建的工程规模为 38.1 万立方米/日。三是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海水淡化主体设备造 价较十年前下降了近一半,吨水成本已经降到 5 元左右。随着技 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国产化发展,海水淡化的成本继续呈下 降趋势。四是海水制盐作为我国传统的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 业,海盐产量已达到 1800 万吨。 (二)存在的主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 我国海水利用虽然

9、起步较早,且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 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但存在规模小、发展慢、市场竞争力 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海水利用发展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海 水淡化水日产量仅占世界的 1左右;海水作冷却水用量仅占世 界的 6%左右;海洋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品种和规模等方 面与国外都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海水淡化成本仍相对较高。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虽已降到 目前的 5 元左右,但相对于大部分沿海城市偏低的自来水价格而 言,仍然偏高,这是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 总体上讲,海水淡化产业化规模不够、与相对较高的海水淡化成 本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三是无法可依、无规

10、可循。有条件利用海水但不利用的情况 4 仍较严重,没有法规约束力。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对海水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重陆轻海,没有把海水作为水资源来看待,更没有把利用海 水作为优化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的重要措施;主观上缺乏利用 的积极性;对海水利用取得的效益宣传不够,海水利用知识普及 不够等。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三是缺乏鼓励海水利用 的激励政策和法规规定,如缺乏类似自来水、公益性水利工程等 具体扶持、鼓励政策措施,而海水淡化完全按成本核算,影响了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缺少对沿海用水大户使用海水的刚性定 额或法定要求等,使得一开始就靠市场行为发展的海水利用受 到很大影响,从而制约

11、了产业发展。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 在产业领域投入严重不足,规模示范不够,缺乏技术持续创新作 为支撑,国产化率有待提高。五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 不完善,导致水的价格与价值背离,使人们认为海水淡化水价格 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海水淡化得不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使 海水淡化水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海水利用面二、海水利用面临临的形的形势势 (一)淡水(一)淡水资资源短缺形源短缺形势势要求加快利用海水要求加快利用海水资资源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2003 年,我国淡水资源 总量为 2.75 万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 6 位,但人 均淡水资源量只有 2125 立方米,仅为

12、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被 联合国列为 13 个贫水国之一;目前有 16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 量低于 1700 立方米,为中度缺水,其中 10 个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500 立方米,为重度缺水;同时,淡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而 且水体的大量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贫乏的程度,在资源性缺水 的同时,伴随着水质性缺水,双重缺水特征凸现,已成为制约我国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5 沿海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是我国最缺水地区之一,形势也极 为严峻,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3 年, 我国沿海 11 省、区、市以全国 15的土地,养活了全国 40%的人 口,创造了全国 67%的

13、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我国经济社会生 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1/4,人均水 资源量为 1266 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 60%;总供(用) 水量 2282 亿立方米,为全国的 42.9%;工业、农业、生活用水量分 别为 600、1336 和 306 亿立方米,分别为全国的 51.1%、38.9%和 48.5%;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 412 立方米,而北方沿海(包括天津、 河北、辽宁和山东 4 省、市)人均综合用水量约 269 立方米,属资 源性缺水,南方沿海 7 省(区、市)人均综合用水量约 560 立方米, 但部分地区存在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一些沿海地

14、区地下水 超采,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亟待保护 和科学利用。 考虑到北方沿海地区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发展和 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因素,预测 2010、2020 年北方沿海四省(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将分别达到 325365 立方米和 350400 立方米,缺水量将分别达到 166255 亿立方米和 273393 亿立方米;同时考虑到南方沿海 部分地区的水质性和资源性缺水状况,沿海地区的缺水形势相当 严峻。 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开源节流。 一是大力开展全面节水,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大力实施海水的 有效替代,优化水资源结构;

15、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必要的跨流 域调水。但蓄水、跨流域调水等传统措施,只能实现水资源的时空 位移,解决部分地区缺水问题,而不能增加水资源总量,难以全面 解决缺水的根本问题。因此,面对北方沿海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南 部沿海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以及水资源亟待保护和科学利用的 严重形势,海水利用既紧迫、又任重道远,也可以大有作为。 6 (二)(二)优优化沿海城市(海化沿海城市(海岛岛)水)水资资源源结结构迫切要求构迫切要求加大海水利加大海水利 用力度用力度 我国的不少沿海城市的水资源结构单一,大多过度依赖地表 水;不少城市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区域性地下漏斗 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受

16、到严重制约;另外农业、工 业、生活互相争水等用水结构性问题严重。海水利用可在优化沿 海城市水资源结构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扩大海水淡化规模, 以海水淡化水增加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除盐水的供给能力;另一 方面在重点用水行业大力推广应用海水作为冷却水,置换出工业 发展所用的淡水,既保护淡水资源,又可腾出淡水用于生活与农 业用水的更大空间,从而促进水资源结构的优化。 水资源短缺,制约海岛开发,事关国家权益。我国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岛屿有 6500 多个,大多数因缺乏淡水水源而无法 居住和开发,有常驻居民的有 400 多个,也普遍存在缺水问题。 海岛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关系国家权益和国家安全, 而能否解决水资源供应,是关系到海岛能否维持人类生活,从而 是海岛开发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海水利用对于解决海岛的用水 问题,具有非常紧迫和极为重要的意义。海水应成为海岛的第一 用水水源。 海水利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工业大规模直接利 用海水作为冷却水是我国海水利用的主力军,而淡水价格是决定 沿海企业利用海水规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价格杠杆作用下, 选择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