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72545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1、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2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

2、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3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右图。据此可知()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4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A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 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C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 D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5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

3、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儒家影响的扩大 C贵族政治的衰落 D宗法制度的瓦解6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C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7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体现了孟子( )A重视

4、人才选拔 B主张主权在民 C宣扬兼爱尚贤 D倡导道法自然8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责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权位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号称“三独座”,这反映出东汉(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监察体系的完备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监察机构的权势较大9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10下表为据汉书

5、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11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颖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 B消除封建割据基础 C壮大自耕农队伍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12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

6、措施( )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C扩大了平民人仕的机会 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13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出现诉讼纠纷,其缘由是“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 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这表明宋代( )A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C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 D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14“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

7、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15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土地贵族掌握政权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16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间纷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魏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杌闲评等。这主要说明了( )A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

8、性 B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C评论宦官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D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7明代后期,一般市民乃至“徘优隶卒穷居负贩之徒”,也头戴方巾、脚“摄云头履(即朝靴)行道上”,而过去只有士大夫才可以这样穿戴;从前儒生、土大夫才有的“字号”,现在“奴仆舆隶徘优,无不有之”。这一变化说明( )A知识分子斯文扫地 B理学日益世俗化C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D民主政治逐渐建立18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 )A城邦公民权利

9、对外邦人开放 B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C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19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 )A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C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20克里斯提尼时代以来,雅典的富人们之所以更加慷慨、更加明显地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所有公民的利益上,出于“对社会的感

10、激之情而产生的有条件的承诺”,这种感激表现为“荣誉”或“政治职务”。材料说明( )A捐献制度缓和了雅典的阶级矛盾 B富人的捐献有助于获取政治利益C财产多寡决定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D雅典民主制存在滥用权力的危机21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行为近乎无赖。这反映了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D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22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

11、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A人文精神缺失 B城邦财富外流 C公民意识淡漠 D贫富分化加剧23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 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24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处死儿子。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A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B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C古罗马追求公

12、正的原则 D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2分,26题14分,2题14分,28题12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日:“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一一新唐书狄仁杰传(1) 材料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3分)材料二

13、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三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 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 自给费,因官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