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爆破理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725441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爆破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岩石爆破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岩石爆破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岩石爆破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岩石爆破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石爆破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爆破理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岩石爆破理论5.1岩石爆破破坏基本理论炸药爆炸引起岩石 破坏,这是一个高能转化释放、传递作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岩石受力情况极其复杂,而历时又极为短暂,因此要正确地解释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就极为困难,人们已作了多年的努力,仍没有一个确切全面的唯一的解释,而是各执一词。但将多类解释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归类,可概括为三大假说:5.1.1 爆生气体膨胀作用理论这种理论是从静力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岩石的破碎主要是由爆炸气体产物的膨胀压力引起。(1) 炸药爆炸时,产生高压膨胀气体,在周围介质中形成压应力场。炸药爆炸生成大量气体产物,在爆热的作用下,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而急剧膨胀,这些膨胀气体以极高的压

2、力作用于周围介质,而形成压应力场。(2) 气体膨胀推力使质点产生径向位移,而产生径向压应力,其衍生拉应力,产生径向裂隙。很高的压应力场,势必使周围岩石质点发生径向移动,这种位移又产生径向压应力,形成径向压应力的传递;质点在受径向压应力时,将产生径向压缩变形,而在切向伴随有拉伸变形生产,这个拉伸应变就是径向压应力所衍生的切向拉应力所产生。当岩石的抗拉强度低于此切向拉应力时,就将产生径向裂隙;岩石的抗拉强度远远地小于抗压强度(常为其1/101/15),所以拉伸破坏极易发生,而形成径向裂隙。(3) 质点移动所受阻力不等,引起剪切应力,而导致径向剪切破坏。质点位移受到周围介质的阻碍,阻力不平衡在介质中

3、就会引起剪切应力,若药包附近有自由面时,质点位移的阻力在最小抵抗线方向最小,其质点位移速度最高,偏离最小抵抗线方向阻力增大,质点位移速度降低,这样在阻力不等的不同方向上,不等的质点位移速度,必然产生质点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剪切应力。在剪切应力超过岩石抗剪强度的地方,将发生径向剪切破坏。(4) 当介质破裂,爆炸气体尚有较高的压力时,则推动破裂块体沿径向朝外运动,形成飞散。上述破坏发生将消耗大量的爆炸能,如果爆炸气体还有足够大的压力,则将推动破碎岩块作径向外抛运动,若压力不够就可能仅是松动爆破破坏,而没有抛散,甚至只是内部爆破。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破岩原因,可简化为:气体推动压应力场径向位移外抛5.2.

4、2 爆炸应力波反射拉伸作用理论这种理论是从爆轰动力学观点出发,认为:爆破时岩石的破坏主要是由自由面上应力波反射,转变成的拉应力波所造成。当炸药在岩石中爆轰时,生成的高温、高压和高速的冲击波猛烈冲击周围的岩石,在岩石中引起强烈的应力波,它的强度大大超过了岩石的动抗压强度,因此引起周围岩石的过度破碎。当压缩应力波通过粉碎圈以后,继续往外传播,但是它的强度己大大下降到不能直接引起岩石的破碎见图5-2(a) p143。当它达到自由面时,压缩应力波从自由面反射成拉伸应力波,虽然此时波强度己很低,但是岩石的抗拉强度大大低于抗压强度,所以仍足以将岩石拉断。这种破裂方式亦称“片落”见图5-2(b) p143。

5、随着反射波往里传播,“片落”继续发生,一直将漏斗范围内的岩石完全拉裂为止。因此岩石破碎的主要部分是入射波和反射波作用的结果,爆生气体的作用只限于岩石的辅助破碎和破裂岩石的抛掷。该理论的试验基础是岩石杆件的爆破试验(亦称为霍普金森杆件试验)和板件爆破试验。杆件爆破试验是用长条岩石杆件,在一端安置炸药爆炸,则靠炸药一端的岩石被炸碎,而另一端岩石也被拉断成许多块,杆件中间部分没有明显破坏,如图5-3(p143)所示。板件爆破试验是在松香平板模型的中心钻一小孔,插入雷管引爆,除平板中心形成和类似同心圆的破碎区外,在平板的边缘部分形成了由自由面向中心发展的拉裂区,如图5-4(p143)所示。这些试验说明

6、了拉伸波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这种理论也称为动作用理论。 5.2.3 爆生气体和应力波共同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实际爆破中,爆生气体膨胀和爆炸应力波都对岩石破坏起作用,是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哪一种作用是主要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经验表明:对松软的塑性土壤,波阻抗很低,应力波衰减很大,这类岩土的破坏主要靠爆生气体的膨胀作用。而对致密坚硬的高波阻抗岩石,应主要靠爆炸应力波的作用,才能获得较好的爆破效果。即这种理论认为:岩体内最初裂隙的形成是由冲击波或应力波造成的,随后爆生气体渗入裂隙并在准静态压力作用下,使应力波形成的裂隙进一步扩展。爆生气体膨胀的准静态能量,是破碎岩石的主要能源。因此,岩石的爆

7、破破坏与岩石特性和装药条件等因素有关,即不同岩性选用炸药不同,应使其波阻抗相互匹配。为此将岩石和炸药按波阻抗值分为三类:第一类,高阻抗岩石。其波阻抗为1525 MPa.s/m,其破坏主要取决于应力波,包括入射波和反射波,应选用高波阻抗、高猛度、高爆速炸药。第二类,中阻抗岩石。其波阻抗为515 MPa.s/m。这类岩石的破坏,主要是入射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综合作用的结果,选用中等炸药。第三类,低阻抗岩石。其波阻抗小于5 MPa.s/m。这类岩石的破坏,以爆生气体形成的破坏为主。选用低波阻抗、低爆速、低猛度、高爆力炸药。5.2单个药包爆破作用5.2.1内部作用爆破作用只发生在岩体的内部,未能达到自由面

8、,这种作用叫做爆破的内部作用;或者说,爆破后地表不会出现明显破坏,亦称为装药在无限介质中的爆破作用。此时,岩石的破坏特征随距药包中心距离的变化而明显不同,在耦合装药条件下可分为三个不同特征区域(p144图5.6):1、粉碎区(压缩区);2、裂隙区(破裂区);3、震动区。(1) 粉碎区(压缩区)炸药爆炸产生的强冲击波和高压气体对药包周围的岩石产生着强烈的作用,其强度远远超过了岩石的动抗压强度,使与药包接触岩石产生压缩破坏,并将岩石压得粉碎,直至作用强度小于岩石的动抗压强度为止,故此区域称为粉碎区。同时强烈压缩形成岩移、压缩成空洞,即形成比原装药空间大的一个空腔。在靠药包几毫米几十毫米内的岩石甚至

9、可能被熔化,而呈塑性流态。故此区域又称为压缩区。压缩区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药包半径的两倍。此区以抗压强度定界。其半径Rc可用(5-1)式(P145)进行估算,式中爆后空腔半径Rb可以用(5-2)式进行估算。 (5-1)式中:Rc粉碎区半径(m);Rb爆破后形成的空腔半径,m);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Pa);s岩石密度(kg/m3);cp岩石纵波速度(m/s)。爆破后形成的空腔半径由下式计算: (5-2)式中:rb炮孔半径(mm);pm炸药的平均爆压 (Pa) ,pm=sD2/8;D炸药爆速,m/s;0多向应力条件下的岩石强度(Pa),虽然粉碎区的范围不大,但由于岩石遭到强烈粉碎,能量消耗却很大

10、,又使岩石过度粉碎加大矿石损失,因此爆破岩石时应尽量避免形成压碎区。(2) 裂隙区(破裂区)岩石在受冲击波压缩作用后,压力迅速衰减,冲击波衰减为压缩应力波,虽然不足再将岩石压碎,却可使粉碎区外层岩石受到强烈径向压缩而产生径向位移。由此而衍生的切向拉伸应力,使岩石产生径向破坏,而形成径向裂隙(p146,图5-7、8)。随着压缩应力波的进一步扩展和径向裂隙的产生,动压力急剧下降。这样,压缩应力波所到之处岩石先受到径向压缩作用,虽然没将岩石压碎,却在岩石中储有了相当的压缩变形能或称弹性变形能;而冲击波通过,应力解除后,岩石能量快速释放,岩石变形回弹,形成卸载波,即产生径向卸载拉伸应力,使岩石形成环状

11、裂隙(p146,图5-7、8)。爆炸气体对岩石也有同样的破坏作用,但其气楔作用更能使爆生气体象尖劈一样渗入裂隙,将压缩应力波形成的初始裂隙进一步扩大、延伸。因此,在压缩应力波和爆炸气体的共同作用下,压缩区外围岩石径向裂隙和环状裂隙的交错生成、割裂成块,故亦称破裂区。此区以抗拉强度定界,其计算方法有两种:1)按应力波作用计算。径向裂隙是由切向拉应力引起的,当岩石中的切向拉应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产生径向裂隙,其半径Rc可用(5-3)式估算 (5-3)式中: Rp破裂区半径(m);侧应力系数,只依赖于泊松比的系数,=(1-),泊松比;p2炮孔壁初始压力峰值(Pa);t岩石的抗拉强度(Pa); 应

12、力波衰减系数;rb炮孔半径(mm)。2)按爆生气体准静压作用计算。封闭在炮孔内的爆生气体以准静压的形式作用于炮孔壁,其应力状态类似于均匀内压的厚壁筒。根据弹性力学的厚壁圆筒理论及岩石中的抗拉强度准则,有Rp=pjt12rb(54)式中pj为作用于炮孔壁的准静态压力,视装药条件分别计算,当采用柱状不耦合装药时,有pj=18sD2rcrb6(55)式中rc为装药半径(m)。一般来说,岩体内最初形成的裂隙是由应力波造成的,随后爆生气体渗入裂隙起气楔作用,并在静压作用下,使应力波形成的裂隙进一步扩大。(P146)。和(5-4)式进行(3) 震动区爆炸能量经压缩区和裂隙区的消耗和衰减,已余下多,在继续传

13、播中已不能造成岩石的破坏,而只能引起岩体的弹性震动。在这个区域内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传播距离很远,直至其能量完全被岩石所吸收。其范围可用(5-6)式估算。5.2.2外部作用就是爆破后,地表有明显破坏,亦称为爆破在有限介质中的作用。爆炸作用通达地表,自由面的存在使其爆破作用过程分为了两个阶段:(1)应力波朝离开装药的各个方向传播,这时自由面还未起作用,其岩石破坏规律与爆破内部作用相同,即形成三个作用圈(压碎、裂隙、震动);(2)应力波到达自由面,压缩波反射成拉伸波,并与入射波叠加在岩体中形成复杂应力状态。(1) 反射拉伸波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片落压缩应力波传播到自由面,一部分或全部反射回来成

14、为同传播方向正好相反的拉伸应力波,当拉伸应力波的峰值压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可使脆性岩石拉裂造成表面岩石与岩体分离,形成片落(软岩则隆起),这种效应叫霍普金森(Hopkinson)效应。片落的过程如图5-9所示。(2) 反射拉伸波引起径向裂隙的延伸入射压应力波在自由面反射形成拉伸波,其强度若不足以引起岩石的片落,也将加强岩石裂隙的发展。入射时应力场是以同心圆向四周扩散,反射时也在反射点形成反射拉伸同心圆应力场。因此,各质点受拉伸应力作用方向为同心圆弧的法线方向,这个方向势必与原应力波入射所产生的裂隙形成一定的角度。(1)90,即径向裂隙与拉伸波传体方向成90角时,裂隙所受拉伸应力最大,拉伸延

15、伸效果最好。(2)90,存在一个sin方向的拉伸分力,促使径向裂隙的扩展和延伸,或造成一条分支裂隙。(3) 0 ,即在最小抵抗线方向的径向裂隙与反射波方向重合,反射应力波会在切向上引起压缩应力,使得垂直自由面方向的径向裂隙不但不会张开,反而会重新闭合。当药包爆炸产生外部作用时,除了将岩石破坏以外,还会将部分破碎了的岩石向外抛掷,因此在地表形成一个爆破坑,呈漏斗状,通常叫做爆破漏斗。5.2.4爆破漏斗(1) 爆破漏斗几何参数见图5-15(P.150)。 自由面; 最小抵抗线W,在此方向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最小,因此是爆破作用和岩石移动的主导方向; 爆破漏斗半径r; 爆破作用半径R,也称破裂半径; 爆破漏斗深度H; 爆破漏斗的可见深度h; 爆破漏斗张开角。此外,在爆破工程中,还有一个经常使用的指数,称为爆破作用指数n。它是爆破漏斗半径和最小抵抗线的比值,即n=rW(57)(2) 爆破作用指数与爆破强弱的分类对于等量炸药在一定埋深范围内,埋置深度越小,其爆破作用越强,所形成的爆破坑越大;若最小抵抗线不变,即埋深不变,爆破作用越强所形成的漏斗底圆半径越大。为了反应这种爆破作用的强弱,引入了爆破作用指数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