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725099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研究“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试题来源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命题特征分析2018全国卷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比较、背景类中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同认识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以国外著作为主。2.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分析战争的原因、影响。3.从时间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4.从内容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5.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与选修三教材中第二、三、五单元密切相关,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一教材中国际关

2、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2018全国卷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概述、原因类联合国的产生2018全国卷(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内容、作用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英法对德经济封锁2017全国卷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内容类、影响 (意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开罗会议中美政府首脑会晤2017全国卷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背景类、原因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欧洲衰落与“欧洲联邦”设想的提出2017全国卷(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比较类、原因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日本侵略口号的变化2016全国卷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原因类越南战争、直接军事冲突2016全国卷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

3、曼罗兰比较类、原因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曼罗兰、反战活动2016全国卷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内容类、原因类1918年,威尔逊、“十四点”计划2015全国卷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原因类、归纳类第二次世界大战,戴高乐、法国抗战与复兴2015全国卷(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背景类、说明类、作用类现代,苏联、原子武器2014全国卷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比较类、原因类、作用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4全国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比较类、作用(意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远征军题型一从评价的角度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例1(2017全

4、国卷,46)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

5、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联系教材所学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从欧洲政治思维、经济诉求及当时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

6、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题型二从英法对德国的经济封锁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历史的认识例2(2018全国卷,46)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

7、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解析:第(1)问,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据材料“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据材料“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可得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据材料“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

8、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可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第(2)问,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据材料“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可得出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据材料“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可得出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作用: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题型三从认识的角度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例3(2018全国卷,46)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

9、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的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10、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得出1939年中共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根据材料二“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得出1941年中共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第(2)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进程来说明。1939年认为是帝国主义战争,根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再结合英法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来说明。1941年认为是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

11、争,根据材料二“太平洋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的明朗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形成中。答案:(1)认识: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题型四从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考查中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所做的努力例4(2018全国卷,46)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

12、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

13、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过程中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得出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得出较早提出

14、创建联合国设想;由材料“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得出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答案:(1)活动: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

15、章。(2)原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