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72396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读准字音 1.给下列单音字注音 时髦( ) 麻痹( ) 赤裸( ) 符箓( ) 跋涉( ) 戕害( ) 痴迷( ) 魅力( ) 沉浸( ) 答案:mo b lu/l b qin/ch mi jn,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慰藉( ) 消磨( ) 逐渐( ) 狼藉( ) 磨房( ) 渐染( ) 答案:ji/j m/m jin/jin,藉,磨,渐,【误区警示】 因生僻而误读 有一些多音字,有的读音因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导致读音出错。比如:“渐”,经常使用的读音是“jin”;而“jin”的读音只有在书面语或固定的词语中才会出现,如“渐(jin)染”“东渐(jin)于海”,但因其不常用

2、,故容易误读成“jin”。,二、写准字形 狭i( ) 消qin( ) 闲xi( ) 洋y( ) qin( )责 闻名xi( )迩 sh( )号 qin( )绻 xi( )疵 斑ln( ) ch( )悟 激l( ) 波ln( ) q( )墙 磨l( ) 无耻ln( )言 q( )茶 再接再l( ) 答案:隘/溢/谥 遣/谴/缱 暇/遐/瑕 斓/澜/谰 彻/砌/沏 励/砺/厉(砺),三、用对词语 1.聚集汇集 同:二者都有“集合”的意思。 异:侧重点不同。“聚集”侧重于“聚合”的状态,而“汇集”侧重于“从四面八方汇合”。,2.息息相通休戚相关 同:二者都可表示关系密切。 异:“息息相通”指呼吸相关

3、联,形容关系密切。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含有利害一致、同甘共苦的意味。适用面比较窄,多指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3.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 4.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5.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易错提醒】 “望洋兴叹”中的“望洋”很容易被学生误解为“望着海洋”,导致用此词时出错。其实“望洋”是个联绵词,其意思是“仰视的样子,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如:在许多人眼里,报考公务员只能是大学毕业生甚至更高学历人群的特权,残疾人

4、士只能望洋兴叹。,【一试身手】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 “”。 1.东北乡地势低洼,有4条河流聚集,一到秋天就涝,历史上 就有种植高粱的传统。 ( ) 答案:。语境强调有4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合到东北乡,所以 应该用“汇集”。,2.中国、东盟双方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开展高水平的交流与合 作,成为息息相通、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 ) 3.被问起默默接送老人的爱心善举,的哥左文清只是谦逊地表 示:“我觉得这只是小事,无足轻重!” ( ) 答案:2.。此处强调中国与东盟之间祸福互相关联,应该用 “休戚相关”。 3.。此处有自谦之意,表示不值得一提,应该用“无足挂 齿”。,

5、4.对于耳机的音质感、舒服度,入耳的立体化,尺寸的科学 化,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财力进行研发的,而普通的耳机厂只 能望洋兴叹,却不能按图索骥。 ( ) 5.一路上烟云缭绕,气象万千,飞瀑连珠,奇松怪石更是各具 形态,游人行走其中,宛若置身仙境一般。 ( ) 答案:4.。此处强调普通耳机厂自感力量不够而无可奈何。 5.。此处形容景色壮观,是符合语境的。,【识记点拨】 由义定形法 在了解整个词义的前提下,由整体推知局部,再根据词义(有时要借助偏旁部首)来辨识字形的对错。 如“斑斓”与“色彩、花纹”有关,故应写成“斓”,而“波澜”与“水”有关,故应写成“澜”,“无耻谰言”与“言”有关,故应写成“谰”。

6、,一、作者名片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 作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他热爱大自 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 文笔优美细腻,具有心理的深度,被称为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作品: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 成就: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二、背景探寻 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赫尔曼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抑和扼杀人性。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深

7、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为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名作。文中,作者阐明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心灵之灯】在炮火纷飞的年代,黑塞尚且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更何况是在和平的年代呢?,作者逸事 一、赫尔曼黑塞家庭的压力 4岁的时候,他“暴烈的脾气”已经在母亲的日记里留下了痕迹。他的父母对他忧心忡忡。他的外公写信提醒他的父母,对这个孩子应该有“极大的耐心”。7岁的时候

8、,他的父亲已经在考虑将他送往严厉的教会学校。12岁的时候,他在学校的管制中开始了独立生活。他用不长的时间通过了很少孩子能够通过的拉丁文考试。这意味着他能够进入下一阶段面向远大前程的教学体制中去学习。那个体制造就过荷尔德林和黑格尔这样一些伟大的人物。,二、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 黑塞在散文克林索的夏天一文中借主人公克林索之口,多次吟咏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此外,他的作品还有一情节直接取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早在1907年阅读中国牧笛时,黑塞就被李白的诗句吸引并大加赞赏。另外,李白的经历和性格与黑塞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有过几次失败的婚姻,都好借酒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慨叹。黑塞对李白为人的放达

9、不羁和孤傲也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感。,黑塞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老庄哲学颇有研究。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认为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这两句话并不矛盾。 “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2.文章提倡阅读经典,那么黑塞认为阅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呢? 【明确】,3.文章是怎样紧

10、扣中心话题“研读文学作品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进行论述的? 【明确】文章紧扣中心“研读文学作品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从多角度进行论证。,4.如何理解文章末尾的“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明确】“千百种矛盾的表情”指的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以及每个人思想个性差异而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作品的面貌各不相同,然而凡是真正的经典,都是作家从自我鲜活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意义及人类命运做出的深刻思索和追问。 所以,作者说看似矛盾的表情又可以统一成一张“人类的容颜”。,【备选要点】 1.本文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那么作者围绕这一个“读”字谈了

11、哪些内容? 【明确】读什么。这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读的效率。“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阅读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读书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读的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

12、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2.如何理解黑塞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3.作者强调读杰作的理由是什么?读杰作要以什么为前提? 【明确】读杰作能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13、。杰作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顶峰,阅读杰作可以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 读杰作一定要带着一颗爱心,带着对知识的敬重去读。否则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就是戕害性灵,这是前提。,【归纳提升】 一、脉络梳理,二、主旨归纳 本文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阐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素材1:语言角度 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运用角度】“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

14、“执着才能永恒”等。,素材2:思想角度 经典的滋养: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完善”。他指出人们应当从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作品中获得教养,倡导一种“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心灵闪烁爱的光辉,让生命散发出教养的芬芳。高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徜徉书海,撷取知识的浪花,采集智慧的珠贝,洗去少年的懵懂和世俗的尘垢;让我们远离时髦的“流行”与肤浅的感官刺激,走进经典与大师交流、沟通,不断探索收获,一步步走向丰富与崇高。 【运用角度】“论教养”“谈读书”“经典的力量”“

15、塑造心灵”“与大师交流”等。,【运用示例】 示例:(对应素材1) 教养,像一盏清茶,细细品味方觉清香扑鼻;教养,似一坛老窖,久藏多年方才浓厚甘醇;教养,是一簇凡花,默默绽放却也芳香四溢。教养,芬芳了我们的世界,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很欣赏这样一句话:人类心灵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中为自己的教养贴上了标签,给了别人评判自己的依据。教养的芬芳有时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嗅得,也非弹指之间便能具备,要使自己的行为高尚起来,仍需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平常生活中细细斟酌、品味。 正如黑塞所说,真正的教养,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教养的芬芳,沁人心脾,暖人肺腑,激人奋进。愿人类心灵花园中这株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教养之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节选自教养的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