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2022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孔子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精髓,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学习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文中精彩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

2、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

3、年体历史著作。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孔子二三逸事, 1、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

4、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2、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3、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

5、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怎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4、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

6、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

7、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三)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 整体感知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

8、词。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长沮()桀溺()耦而耕()怃然()耰()辍()荷蓧()食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 君子: 无道: 耦而耕: 津: 易: 怃然: 谏: 趋: 荷: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 桀溺: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4、学生结合注释,翻译每一节的内容。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

9、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返见之,至则行

10、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4、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5、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11、三、课堂检测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如何看待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知识链接四、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 1、见课下注释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无道:没有德政。 耦而耕:两人并耕。 津:渡口。 易:改变。 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谏:挽回。 趋:快步走。 荷:背负。 食:拿东西给别人吃。 3、掌握下列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 桀溺:桀通杰。 而谁以易之: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

12、耘。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教学过程一、1、【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2、【译文】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

13、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3、【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他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与他交谈 4、【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扶着拐杖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给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一行,把情况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说:是隐士。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到了他家,他已出门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

14、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洁身自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君子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义务,至于天下太平的理想,早就知道行不通了。 5、【译文】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二、思考问题: 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4、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提示:在我国传统中,孔子常常被称为“圣人”,孟子常常被称为“亚圣”,二人都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5、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不同?提示: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